王昌龄经典的一首诗,写出了荷花之美
纵观我国古典诗词史,荷花是一种永不凋零的诗歌意象。它不仅代表着醉人的自然之美,也象征着古代文人的美好品格、高尚情操,以及寄托着历代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希冀。
无论是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还是的“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亦或是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我们都能从其中窥见荷花的别样红。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采莲曲》,便是古典诗词中关乎荷花的一首千古名作。它出自诗人龄之手,是王昌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采莲曲二首》的第二首,约作于天宝七载(748)夏。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诗词直接抒写荷花之美相比较,王昌龄的《采莲曲》因采用了以花喻人、以人喻花的表现手法,要含蕴隽永的多。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的第一句“荷叶罗裙一色裁”,便是既写花又写人,即荷叶和采莲少女的裙子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一样。虽然真要说起来,以颜色相近作比喻很普通,但当采莲少女置身莲池,再说荷叶与罗裙一色,便是一道美丽的图景了。
因为此时的采莲少女,显然已经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就是无边的荷叶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如此一来,采莲少女的美和荷花的美,也就会保持一致了。其实在《采莲曲二首》的第一首中,王昌龄就写有“吴姬越艳楚王妃”,来形容采莲少女的美,即采莲少女之美,犹如吴色,恰似楚王妃嫔。
然后,诗的第二句“芙蓉向脸两边开”,即紧承了第一句中的和谐统一,它的意思是说,采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就好像红艳的荷花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一样。由此可见,在王昌龄眼中,采莲少女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而荷花除了自然美外,则多了一份人性美。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诗的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它紧承前两句,意思是说采莲少女混杂在莲池中已经难以辨认了。即采莲少女的绿罗裙与荷叶互为一个整体,几乎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罗裙;采莲少女的脸庞与红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也几乎分不清哪是少女,哪是荷花。
于是便自然有了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即听到采莲少女的歌声后,才发觉池中有人在采莲。可见王昌龄的《采莲曲》是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使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进而来写人和花的美。虽然它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字,却含蕴隽永,美到令人心醉。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