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德自称的刘备,如果他统一的话会诛杀功臣吗?
我们总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乎历史上的总喜欢除掉功臣,其实并不尽然。纵观中国历史,大规模诛杀功臣的皇帝其实并不多见,而功臣被杀要么源于屡屡犯禁,要么则是为了消除威胁。,即使成功统一天下,也不大可能诛杀开国功臣。
诛杀功臣的帝王只是少数,功臣被杀也有其特定因素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其实大规模诛杀功臣的情况并不多见,最为著名者便是和,偏偏就是这两位得国最正的帝王,而这两位皇帝则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起于微末,这其中的原因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为何起于微末的皇帝总是喜欢诛杀功臣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些皇帝起兵之前普遍身份较低,而随同他们一起起兵,并最终成为开国功臣的,相当一部分是其曾经的好友。在他们未称帝之前,这些人多以朋友、兄弟相称,而这些开国功臣普遍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便是上下级观念较为模糊,且普遍没有经历过官场洗礼,常常会以功臣自居。从至交好友到尊卑有序,打天下时的兄弟情深并不适用于治理天下,即使兄弟感情再深,如果凭借战功而屡屡犯禁,曾经的兄弟为了江山也只能将其处死,其中的典型便是。
而除了由于屡屡犯禁被杀之外,功臣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威胁。以刘邦为例,建立之初中央朝廷控制的范围其实只有三分之一,而其他三分之二则由其他诸侯王所控制,称帝之前这些诸侯王大多是刘邦的助力,可刘邦称帝之后这些诸侯王则已经成为了威胁,且已经大多表现出了听调不听宣的态势,刘邦为了江山只能将其除去。再以朱元璋为例,由于和都较为文弱,再加上朱标的早死,朱元璋诛杀功臣,何尝不是为了子孙后代扫除威胁。
也是个杀功臣的典型
正因为以上两点原因的存在,导致起于微末的帝王诛杀功臣现象比较严重(包括最终没能开创帝业者,如洪秀全),而其他的开国皇帝,在起兵之时其实就已经是上下有别、尊卑有序,且其麾下功臣大多经历过官场洗礼,早已深知其中利害,因而却并不存在这种问题。
刘备麾下功臣并不存在威胁,故而不大可能诛杀功臣
搞清楚了帝王诛杀功臣的原因,其实不难得出结论,刘备是不太可能做出诛杀功臣之事的。这倒不是说刘备的仁义,毕竟与江山社稷比起来,仁义也就算不得什么了,而是刘备根本没有杀功臣的必要。
刘备虽然同样起于微末,但却具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便是其汉室宗亲的身份,这个较为超然的身份,使得其足以维持内部的尊卑有序。在刘备集团内部,很难有人威胁到他的领导者身份,就算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也根本毫无可能。
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刘备集团的权力构成,虽然刘备尚未统一天下,但其权力架构却已经是相对完善,虽然麾下能人异士不少,但却并未出现一家独大,且足以威胁到统治的人物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的个人能力有限,刘备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为了皇位传承而去消除威胁。
其实这个结论还有一个最为有力的支撑,那便是白帝托孤时刘备对自己身后事的安排。如果刘备真的会诛杀功臣,那么在白帝托孤时便已经做了。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