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为谋:儒家道家是如何相爱相杀的?
对于这幅图片,想必大家不会陌生,这幅的画像描绘了后人想象中的孔老相见情景。作为中国儒、释、道三大传统思想之一的思想创始人,又是中国本土宗教神话体系中的始祖之一,他留下的巨著《》成为中国哲学原典之一。作为的创始人,被中国古代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他的语录《论语》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原典之一。
老子、孔子同为中国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巨人。对于历史上的名人,大家一方面为其相互激赏而赞叹,如贝多芬之于莫扎特;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门户之见而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存在诸多猜测,如孔子之于老子。在《老庄申韩列传》中就言“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家,儒家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对于老、孔思想的异同,我们暂且不论,单说孔子问礼于老子之事,只此一事,牵涉出后世多少公案。
《史记》中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之事
《庄子》、《礼记》、《春秋》、《史记》、《孔子家语》中都记载了此事,我们从最权威的史学著作《史记》的记载谈起。《史记》中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之事主要有两处。
一为《老庄申韩列传》中
孔子适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一为《孔子世家》中
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適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適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传统的礼乐制度,所谓的传统是指夏、商、周三代,却遇到了困难。
孔子言“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夏商二代离孔子的时代历史久远,留下的文献资料不足以重现二代的礼乐制度与文化。幸而西周的制度是借鉴夏、商二代发展演变而来,留下的文献资料也更丰富,可以满足孔子恢复古礼的愿望。
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我们可以想见孔子说此话时的激动心情。孔子对西周文化的欣赏并不是停留在口头,而是化为行动,四处游历,向通西周礼乐文化之人请教,史书中也记载有孔子问官名于郯子,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这可以看作孔子对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实践。上述孔子请教的人之中,后世讨论最多的就是孔子问礼于老聃之事,老聃就是老子。老子,名耳,字曰聃,乃是西周守藏室之史,这是掌管朝廷典籍文献及礼仪之官,老子当时应该已经是个文化名人了,远在的孔子听说了老子大名,专门去往东周首都洛阳,向老子请教礼仪之事。然《史记》中的这两处只记载了老子对孔子为人处事的教诲及孔子对老子的激赏之语,并未涉及礼仪。孔子问礼之内容主要存于中国古代的另一本经典《礼记》中。《礼记》虽然不是正史,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