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不立已成年的弘时 而是选择弘历呢
元年(1723年)正月11日,雍正即位后第一次前去天坛祭天。雍正给了13岁的一块祭肉,并且让他吃掉。弘历一声不吭地把这块白水煮肉给吃了。同年8月,雍正写下了立储密旨,藏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以后。后来雍正去世后,打开后果然是弘历。这些都是认可的,历史真相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弘历的第一次机会在康熙60年,拥有这次机会的除了弘历还有弘昼,弘时已然没有机会。
康熙60年(1721年),在的盛情邀请下,康熙来到承德避暑山庄有个狮子园。在这里,康熙第一次见到了12岁的弘历和弘昼。相比弘昼的,弘历生得体格颀长,容貌清秀,行礼时落落大方,举手投足之间既敏捷又得体,很招人注意。康熙回去后的第二天,便差来要弘历的生辰八字,此后弘历有幸被接进宫去和康熙共同生活了半年。
这段史料通常被人认为是康熙隔代指定弘历接班的重要证据。大家忽略了更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的儿子弘晳也是从小就被养在康熙身边的,受宠程度绝对不低于弘历;还有胤禵代康熙出征时,他的几个儿子弘春等人也是被康熙经常带进宫里去的。康熙90多个,康熙是无法面面俱到,但只要有机会接近到康熙的孙子,康熙都有“疼爱”的记录。
而这一切是因为康熙到了垂暮之年,面对大清出现的各种问题,心力交瘁、力不从心。而“含饴弄孙”是老来乐。喜欢老人喜欢孩子,这是人性。而此刻,众皇子聪明的都会找机会把自己的儿子送过来讨康熙欢心。但并不是每个孙会哄爷爷,弘昼也曾经有过机会,很可惜,他拿不出。
18岁的弘时已经结婚,早就没有了这次被康熙接见的机会,更何况弘时的脾气应该不太好,不太会哄康熙开心,因为他连雍正的欢心都讨不了。
弘历的第二次机会在雍正元年,做个乖孩子,静观其变,坐享其成。
雍正继位时,已经44岁了,前半生基本上没操心过国是。醉心于佛道,喜欢炼个丹药啥的,在这两派都有修为。原因很简单,因为胤礽名分已定,皇位原本跟自己没有啥关系。自己最关心的是儿子的成活率问题。
的子嗣并不昌盛。虽然生了10个儿子,本来也不算少,活下来的没几个,而且有些都是活到8、9岁才死掉的,比如雍正真正的嫡长子爱新觉罗·弘晖8岁死了,理论上如果他一直活着,真的就很难说雍正最终会选择谁了。所以乾隆后来继位后追封大哥为亲王,端。
实际上雍正元年,雍正可面临的选择并不多,实际上只有4个可选对象,分别为19岁的弘时、13岁的弘历和弘昼和2岁的弘晟,虽然这4个都是庶子,弘晟才是雍正最属意的人选,因为他是年妃的儿子。
虽然是庶子,弘时理所地成为了长子。根据流传几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弘时必然是有一种优越感的,因为如果雍正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执行,自己理所有优先权。雍正继位之后,分别封了弘历、弘昼、弘晟(福惠)这三个亲王(备注弘晟的亲王为追封以及改名,很多史料互相矛盾)。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因为这里面没有弘时。长于深宫之中、妇人之手的19岁的弘时,在得知雍正并没有打算按照这个既定制度来执行的时候,他会有什么反应?一个正在叛逆期的少年弘时和雍正硬刚,结果可想而知。《》里关于弘时的记载很少,只有从乾隆口中的一字半句的介绍“年少行事放纵不谨”。这个意思很清楚,那就是为人不成熟,甚至有点叛逆。那就是一个闹,至于具体怎么闹的过程,史书并没有记载。结果都被记载了,直接将他过继给政敌允禩做儿子;轰出了紫禁城,并且在雍正4年相继将允禩和弘时撤去黄带,从玉牒除名;允禩死了,弘时交与允祹约束养赡。雍正5年24岁的弘时就死掉了。
而雍正6年9月,另一个热门人选弘晟也突然就死了。实际上到了雍正4年的时候,弘晟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因为已经死了。11月初7,上谕八阿哥弘晟之名改为富慧。后来10年修玉谍,就再未序齿,就只能叫福惠了。实际上更关键的是,雍正6年,弘昼突然就搞了个“活出丧”表明无意皇位。那么剩下的唯一人选就是“听话”的弘历了。
事实上在所谓的“”的过程中,“夺嫡”更为残酷。弘历继位以后,似乎并没有对雍正给自己铺路多么感恩,他却一再强调康熙60年那次与康熙的亲密会面,所以他的确更适合做皇帝。
考古中国
-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元朝真的那么黑暗吗_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死因,朱棣当了多久的皇
-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有哪些,最震撼的考古发掘
- 中国不腐女尸是什么墓,2100多年前不腐女尸
- 周朝历代帝王,周朝历代帝王在位时间
-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十三陵考古者全死是真实的
- 近三年考古新发现,近三年考古新发现的古墓
- 元朝短命而亡原因,元朝是不是短命王朝
- 乾隆娶了自己的女儿,乾隆最爱女儿
-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中国文化遗产资料介绍
- 全球最贵文物第一名,一级文物回收价格表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朝以后是两汉,夏商周春秋战
- 朱棣晚年才明白朱元璋,刘伯温算到过朱棣夺位
- 每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各个朝代存在的时间
- 中国著名四大才子,中国著名四大才子怎么没有
- 明朝最大罪人是谁,明朝最大的敌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