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在灭南宋的过程中 为什么要远先攻大理而不是直接打南宋呢
在蒙古的历史长河中,与南宋的较量无疑是最为激烈和旷日持久的。历经半个世纪的激战,蒙古采取了各种战略战术,才最终将南宋征服。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战略是先灭亡大理。从地理角度看,这似乎是一种舍近求远的做法,那么蒙古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这源于蒙古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作为一个以为生的民族,蒙古人擅长围猎。他们整个部落的人会像围捕猎物一样,将目标包围,然后逐一射杀。这种方式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被应用在了战场上。在进攻城市时,他们依然采取包围的战术。在进攻大理时,蒙古人同样采取了这种策略,将南宋包围,同时占领,使得南宋退无可退。
而他们选择的发力点是四川。在蒙古第一次进攻南宋的三条路线中,四川是最顺利的一条。他们想先占领四川,然后沿长江南下,直取临安。四川是南宋最重要的粮仓之一,先拿下大理再打四川,对南宋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一战略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切断南宋的战马来源。失去北方和西北这两个重要的养马之地后,南宋只能通过贸易购买战马,这使他们非常被动。在中原失守后,南宋只能从大理购买战马,虽然质量不如北方的马匹,但也能勉强维持骑兵的战斗力。只要拿下大理,南宋的骑兵就会失去战斗力。
这一策略最初由蒙哥制定,然而并未完全成功。他本想从北、南、西三个方向进攻南宋,然而从北方进攻的军队耽误了战机,从大理进攻的军队则受到了的阻挠,最终蒙哥自己也牺牲在了钓鱼城。虽然这次进攻失败,但蒙古却从中吸取了经验,而南宋的国力也消耗殆尽,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这次激烈的战役展现了蒙古人的战术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尽管初次尝试并未成功,但蒙古人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战略,最终成功地征服了南宋。这场漫长的战争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