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真的是以肥为美吗?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考古学 2025-05-11 02:03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人们常常倾向于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物,而忽视事实的真相。许多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比如关于大唐以胖为美的说法,似乎只是某个减肥失败者的随口之言,却以讹传讹,如今被普遍接受,令人啼笑皆非。

关于女性以肥胖为美的说法,虽然流传甚广,但经过深入,我们发现唐朝人的审美标准并非如此。他们之所以认为唐朝人以胖为美,主要依据的是杨贵妃的体态、宫廷绘画以及仕女画中的女子形象。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唐朝著名画家的作品,如《步辇图》和《簪花仕女图》,就会发现画中的宫女和仕女并不肥胖。

《步辇图》中的九个宫女,簇拥着李世民,看起来都充满活力,身材也相当纤瘦。而《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虽然年龄稍大,身形略显丰满,但姿态轻盈,堪称苗条。杨贵妃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她并非因为肥胖而受到唐明皇的宠爱。虽然有些文献记载她“素有肉体”,但那绝没有到今天人们所说的肥胖程度。

实际上,唐朝人的审美标准中也是有苗条一项的。例如,唐明皇的儿子肃宗在困境中,唐明皇为了让儿子解愁,曾让人选细长白的女子五人赐给他。诗僧的诗句“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也表明唐人不以肥胖为美。唐诗中“细腰”、“窈窕”等词语的使用情况,更是对唐朝人不以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的有力证明。

“环肥燕瘦”的说法,实际上是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创造。他可能在自己的审美观念或者玩笑之下,将杨贵妃与赵飞燕作为肥瘦美的典型。但这并不能改变历史事实,唐朝人的美女标准中并不只有肥胖一项。

唐朝人的审美观念是多元而丰富的,他们崇尚健康、丰满的体态,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欣赏或者追求肥胖。他们在接纳不同身材的更倾向于欣赏那些既健康又苗条的身材。这种审美观念在唐诗、画作以及历史记载中都有所体现。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唐朝人以肥胖为美,这种观念实际上是对历史的误解和误读。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