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同性伴侣争抚养权宣判
(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于2020年9月作出了一审判决,详细阐述了案件的始末及判决结果。)
案件背景
在这起案件中,原告小提(化名)与被告阿美(化名)两位同性伴侣,经过共同商议,决定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孩子。小提提供了卵子,而阿美则负责怀孕并分娩。他们通过第三方购买的方式完成了这一决定。在孩子出生后,双方对于亲子关系的认定及抚养权的归属产生了争议。
争议焦点
小提主张阿美只是“代孕”,坚持要确认孩子的亲子关系并争取抚养权。而阿美则坚决否认代孕关系,强调双方共同决定生育,且孩子是由自己分娩并实际抚养的。
法院判决结果
经过审理,法院作出了如下判决:
1. 亲子关系认定
法院驳回了小提关于确认亲子关系的诉求。根据现有法律,仅凭借基因信息(卵子提供)并不能单独作为亲子关系认定的依据。出生医学证明上明确载明阿美为孩子的母亲,且没有父亲的信息。
2. 抚养权归属
孩子被判由阿美抚养。这是因为阿美作为孩子的分娩者,且孩子出生后一直由她实际照顾。考虑到孩子未满周岁,需要母乳喂养,阿美更有利于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法律依据与裁判逻辑
1. 分娩者优先原则
法院在判决时依据了传统法律框架,认定分娩者为法定母亲。这一判决并没有突破现有的亲子关系认定规则。
2.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
法院在综合考虑了孩子出生后的实际生活状态(由阿美长期照料)及生理需求(哺乳期)后,做出了关于抚养权归属的判定。
3. 代孕协议效力
法院指出,双方并未签订书面的代孕协议,且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双方是共同决定生育,而非代孕关系。小提主张的“代孕”并未得到法院的支持。
案件意义与争议
此案凸显了同性伴侣及辅助生殖技术背景下亲子关系认定的法律空白。此案引发了社会对于同性家庭权益、基因父母与分娩母亲法律地位的广泛讨论。作为全国首例同性伴侣抚养权纠纷司法判例,其裁判逻辑可能为类似案件提供参考,但相关立法完善仍有待进一步推进。此案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现行法律在面临新、新科技挑战时的适应性和滞后性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一审后小提已提起上诉,但截至2025年3月,二审结果尚未公开披露。对于这一案件的最终走向和结果,社会各方仍在持续关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