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突然向印度下狠手
军事制裁:直击印度军工软肋
随着美国在2024年11月以印度企业向俄罗斯提供军事物资和技术支持为由,对十九家印度实体和两名公民实施了制裁,印度军工产业遭遇重大打击。制裁的触角伸向了战斗机生产和无人机零部件供应等领域,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光辉”战斗机项目因美国发动机的延迟交付而陷入停滞。尽管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紧急与美方沟通,但美方并未撤销制裁,凸显印度在美俄之间的外交困境。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印度军工的脆弱性,也暴露了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被动地位。
经济震荡:资本撤离的冲击波
从2022年至2025年,美联储加息政策引发了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印度首当其冲。美国资本的撤资规模接近十万亿卢比,引发了连锁反应,其他国家的资本也纷纷撤离。印度的外汇储备暴跌了10.9%,卢比持续贬值,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76.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发出了“危险信号”。制造业遭受重创,通用、福特等企业纷纷关闭在印度生产线,手机和汽车出口领域也陷入停滞。这一系列事件对印度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加剧了其经济困境。
地缘博弈:美国印太战略的调整与挑战
曾经被视为“反华盟友”的印度,因其实施独立的外交政策而引发美国的不满。美国通过制裁施压印度,减少其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并强化对印度的控制。美国推动的“去印度化”战略,旨在遏制印度的崛起潜力,避免其成为第二个“中国式威胁”。这一战略调整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也对印度的外交政策带来了挑战。
非法移民问题:政治矛盾的折射
美国在2025年2月强制遣返了104名印度非法移民,过程中曝出的虐待现象引发了印度民众的抗议。这一事件反映了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的强硬立场,加剧了美印之间的民间对立。这一问题不仅是单纯的移民问题,更是政治矛盾的折射。这一事件对两国的政治关系和民间感情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印度的应对困境体现在多个方面。经济层面上,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高度依赖外资,短期内难以摆脱美元债务和供应链的依赖。外交上,印度面临在维持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的避免与美国彻底对立的挑战。国内压力也在不断增加,民众要求反制美国,但印度缺乏实质性的反制手段,只能通过外交斡旋来缓解危机。美国的这次行动既是经济策略也是政治手段的重塑印太地缘格局的行动,短期内印度可能难以摆脱多重危机叠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