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竟有两个孔明,一般人只知道第一个!
众所周知,这位后汉时代最负盛名的高人,被“”请出山,实现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晚年屡次北伐,对抗,后病死在军中,成为“”典范。
的名号响彻天下,“孔明”二字与诸葛相伴,也成了“”的代名词。
,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三国时代还有一个叫孔明的人。而且巧合的是,这个孔明的恰恰与诸葛孔明严重冲突,可以说,若没有后面这个孔明,诸葛孔明或许就要逆天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后面这个孔明又是谁呢?
一
三国时有两个孔明,一个是,字孔明,54岁时去世;另一个是胡昭,字孔明,卒年88岁。同样生在的年代,两人的寿命却不同。诸葛亮于公元234年,在伐魏的前线去世。关于他的死,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记载。晋人王沈所写的《魏书》说诸葛亮敌不过司马懿,是在逃跑的路上愁死的,王沈是的官员,为了奉承司马,可能说了一些不符合历史真相的话(不可信)
二
陈寿在《》里说,诸葛亮在渭南前线与司马懿相持一百天,劳累过度,生病而死。临终前,对蜀军的安全撤退,作了精心的安排。蜀军退后,司马懿观察其营垒,日“天下奇才”(客观)
三
《》载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叫人送一套女式衣服他,想用羞辱之法激他出战。司马懿问来使,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使者曰每日吃饭很少,可是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司马懿笑曰诸葛孔明吃得很少,事情却没少操劳,难道能够活得久吗?(较客观)
四
诸葛亮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可嘉的,但这种包办代替的作风是不可取的。大事小事一把抓,忙得晚睡早起,累得汗流侠背,食不甘味,睡不安席。总是担心别人办不好事情,事事都要亲管,其下属没有机会去锻炼,就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为先锋的局面。
五
三国中还有一个孔明,《三国志·胡昭传》载,胡昭,字孔明,河南人。太祖()曾招他入朝做官,胡昭曰我是一个山野村夫,没有治军之才,请准许我离开。太祖曰“人各有志,不可勉强”
六
胡昭爱好读书,经常阅读《》等古书及一些史料,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地里休息,只要有空闲,就读起书来,并把读经书作为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读书使人聪明,胸怀坦荡,即使有了烦恼,也会烟消云散。
七
胡孔明长期生活在农村,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而且他酷爱劳动,耕田犁地、担水挑粪样样拿得起、放得下。长期劳动的磨炼,大自然风雨阳光的洗礼,活动了他的筋骨,对他老年仍能保持健康的体魄起了重要的作用。
八
胡孔明能长寿,还得益于他练字静心。书法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劳动,胡孔明从小喜爱书法,他把练字作为静心养性的一种高尚艺术享受。练字时,要用手、腕、肘臂,集一身之力于笔端,还要呼吸配合,就像打太极拳一样,能平衡大脑兴奋,调节内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在军阀称雄、天下大乱的年代里,胡孔明能活到88岁高龄,可谓长寿老人。
奇闻趣事
- 慈禧陵墓周围为何会寸草不生 背后原因让人不敢
- 盘点三国六大美女除了大小乔你还知道谁
- 苏轼偏爱的词牌写下的两首词都是经典作
- 书话—浅说书法(一)
- 老爷子看中一处选为墓地道长说后代必有皇帝结
- 司马懿的乌龟哲学是什么意思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装逼事件盘点弗兰克·阿巴内
- 他是古之恶来曹操帐下第一猛将曾以肉身为曹操
- 日军杭州湾登陆 发动湖东会战 切断沪杭铁路 置
- 一万户人家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给万户侯 万户侯
- 号称汉朝第一权臣的霍光他为什么不篡位
- 晏几道佳作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 吴文英的佳作赏析 满江红翠幕深庭
- 古代上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 猪八戒为何能够当上天蓬元帅猪八戒有着什么神
- 关羽非常高傲为什么却不敢小看魏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