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汉人手握重兵跟大权,为什么不敢割据甚至造反
晚清时期,汉人未造反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中央集权的极致发展
在晚清时期,中央集权达到了一个极为巅峰的状态。明朝开始废丞相后,武将的制衡制度也日益完善,这使得尾大不掉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明朝的皇帝们即便长时间不理朝政,依然能轻易决定杀伐之事。这一制度确保了明朝时期从未出现过武将割据一方的情况。到了晚清,这一制度被沿袭并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这也使得汉人割据的局面更不可能出现。
二、将领的忠君爱国思想
晚清时期的将领,如曾国藩、李鸿章等,虽身处权力巅峰,但他们都是宋明理学大家,忠君爱国的思想已经深入。对于这些人来说,违背内心的信仰、留下千古骂名是不可接受的。即便他们有机会割据一方,也绝不会这样做。
三、权力制衡机制的存在
晚清时期的权力制衡机制虽然违背了一些祖制,但慈禧太后等统治者明白满人腐败透顶,难成大事,于是大量启用汉人。对于这些手握实权的汉人,统治者并非毫无防备。曾国藩、李鸿章等权倾朝野的人物虽然受到重用,但慈禧太后很会平衡权力,绝不让某一家独大。如曾国藩得到重用时,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也被重用,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进行相互制衡。左宗棠时时防着曾国藩,一旦曾国藩有异常举动,必然会立即反对。这种权力制衡机制的存在也有效地防止了汉人的割据行为。
四、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
太平天国在当时的混乱局面中做了反面教材,其大量屠杀文人士大夫、僧道以及破坏文庙、佛寺、道观的行为无疑加深了其他人对满清的认同感与希望。这也成为了汉人未造反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晚清时期汉人并未造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些因素既有政治制度的安排,也有文化思想的引导,共同构成了汉人忠诚于满清的原因。
奇闻趣事
- 晚清的汉人手握重兵跟大权,为什么不敢割据甚
- 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
- 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没有头盔
- 韩国18禁电影风波引争议
- 在古代,女子如果未婚先孕会是什么下场?
- 唐朝的上流社会也爱撸串?来看看他们有哪些吃
- 西汉为何会出那么多的明君 离不开前人的正面影
- 长平之战40万赵军,疯狂自杀冲锋,为何还是冲不破
- 白起打赢长平之战后,为什么迟迟攻不下邯郸?
- 韩愈谏迎佛骨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受木驴之刑的男人是谁呢
- 孟贲本是秦武王的手下,为何会被秦王诛九族?
- 溥仪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身体被掏空连一个子
- 北京门头沟水峪嘴受灾严重
- 为什么要发人防战备应急包
- 古代面首是什么意思 山阴公主豢养面首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