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汽车向小米汽车致歉
事件背景
智己汽车在2024年4月8日的L6车型发布会上,对外公布了关于小米SU7 Max版本电驱技术参数的标注,它错误地提到了“前IGBT后碳化硅模块”。而实际上,小米SU7 Max版本采用的是“前后双碳化硅电驱”。这一明显的失误引起了小米汽车的强烈不满,公众和业界也开始质疑智己汽车是否存在误导公众的嫌疑。
首次致歉与小米的强硬回应
面对这一风波,智己联席CEO刘涛在4月8日深夜通过个人微博迅速作出反应,承认了信息的审核疏漏并对此表示歉意。小米公司则迅速回应,公司发言人连发三条声明,严肃指责智己“蓄意抹黑”,并要求智己汽车进行正式的公开道歉。否则,小米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面对这一局势,智己汽车在4月9日凌晨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了正式致歉函,承认了参数标注的错误,同时强调小米的技术标准与智己是一致的。
第二次致歉与智己的辩护
在首次致歉之后,智己汽车于4月9日下午再次发表声明,再次表示歉意,并澄清此次错误源于内部调研的疏漏,并非有意为之。智己表示无意挑战小米汽车的地位,更无意“挑衅”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小米在回应中使用了“有意造谣”“骚扰”等激烈的言辞,使得矛盾进一步升级。
争议焦点与行业影响
这场风波中,小米主要质疑智己作为上汽集团的子公司,其专业性受到质疑,认为其行为与上汽在行业内的地位不符。而智己则强调竞争应该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事件也引起了公众对车企间竞争的关注,许多观察家指出,“紧盯友商不如紧盯消费者”,认为企业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上,而非在竞争中过度攻击对方。
后续结果
经过智己汽车的两次致歉后,小米公司并未进一步公开回应此事。最终,这场风波以智己承认错误并调整宣传策略而告终。这一事件对双方的品牌形象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智己汽车需要反思并加强内部信息审核,而公众和业界也期待两家企业能够以更成熟的方式处理竞争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