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查处一对一
截至2025年3月22日,教育部对于“一对一”等形式的校外学科类违规培训依然采取高压监管态势。以下是关于这一政策的深入解读:
一、政策背景与监管范围
对于违规行为的认定,教育部态度明确。“一对一私教”、“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个人或小规模的学科类培训形式,都被视为“隐形变异培训”,并受到严格监管。其法律依据在于2023年10月实施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该办法以部门规章的形式明确了校外培训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其中包括擅自举办培训机构、开展隐形变异培训等情形。
二、当前监管措施
针对这类违规行为,教育部采取了多项措施。在寒暑假等关键时间段,各地对商务楼宇、居民楼、咖啡厅等场所进行突击检查,严查以“一对一”名义进行的违规培训。线上巡查也在不断加强,防止通过直播变录播、特定应用程序等渠道进行隐形的学科类培训。
三、处罚方式与力度
对于违规的培训机构或个人,将会受到经济处罚,罚款金额为违法所得1-5倍,最高可达10万元。已经查处的案例中,部分违规者除了全额退还学费外,还需要缴纳罚款。对于提供培训场所的出租人,也会进行约谈,强化其连带责任。中小学教师参与违规培训的,将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四、典型案例展示
河南巩义市在2023年1月查处了刘某、张某在居民楼内开展“一对一”培训,当场退费并承诺不再违规。浙江绍兴市某公司则因以托管名义违规组织“一对一”学科培训,被责令停业整改并罚款。
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前治理仍面临“认定难”、“查处难”等问题。部分违规行为也在寻求更隐蔽的形式进行。对此,教育部强调将持续推进法治化监管,通过常态化巡查和联合执法巩固“双减”成果。也呼吁家长和学生认清形势,理性选择培训机构,共同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
教育部对于“一对一”等形式的校外学科类违规培训的监管态势,体现了其对于教育公平和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的这一政策也将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都应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的动态,共同为教育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