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他为何不继承自己父亲的位置?
在历史的某个时期,有一位传奇人物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公元234年,蜀建兴十二年的盛夏,诸葛亮领兵北伐驻军于关中五丈原。在那个时代,战争不断,但战事进展不大,诸葛亮的焦虑与忧愁显而易见,他每日只食几両,身体逐渐衰弱,最终在五丈原的军营中病倒。据传,他在八月底因吐血离世,享年五十四岁。他坚守了自己的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他自二十七岁出山,一心为国家效力,一直奋斗到他离世的那一天。他担任丞相长达十四年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诸葛亮担忧自己的幼子是否能够安全度过人生的关卡。为此,他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安排。
在临死前,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表,透露了他给儿子留下的财产:仅有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土地。这一举动不仅向朝野展示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表明他对儿子的遗产仅够维持生活所需,绝无对后主刘禅构成威胁的意图。这一“锦囊妙计”不仅让刘禅无法对诸葛亮的幼子采取行动,反而让他对诸葛瞻倍加照顾。刘禅不仅供养着诸葛瞻,还对其严加保护。这使得诸葛瞻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没有遭受任何挫折。待诸葛瞻成年之后,刘禅更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在官职上不断给予他升迁提拔。
诸葛瞻的一生可谓幸福顺遂。除了父母之外,对他“最好”的莫过于刘禅了。尽管作为“权臣”的孩子,在父亲离世后可能会失去一些优势,但诸葛瞻依然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也不得不让人感叹诸葛亮智谋过人,不仅在战场上有惊人的战略眼光,在家庭的安排上也展现出他的智慧与远见。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后代,不仅在蜀汉朝廷受到尊重和保护,更在人生道路上顺利前行,这无疑是对诸葛亮的一种最好的致敬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