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为何会引来杀身之祸?他的将士居然无视圣旨
在清朝的时代背景下,年羹尧,一位权势显赫的重臣,以其独特的处事方式和严酷的治军风格,在众多大臣中独树一帜。他被冠以的罪名之多,在清朝历史上罕见,其中“残忍罪”尤为突出。
一次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年羹尧出行,只见侍卫们顶着厚厚的积雪跟随。他心生不忍,下令“去手”,希望侍卫们保护自己的手。这些侍卫误解了他的意思,竟然拔出佩刀自断一臂。虽然这次并未造成人命损失,但这一事件足以揭示年羹尧治军的严厉以及他平日的性情之残酷。
在《栖霞阁野乘》中,一则故事描述了年羹尧对待师者的态度。他请了一位塾师教导其子,对塾师的礼遇极高,八名书童专门伺候。当塾师尝试自行洗漱时,年羹尧因书童未按其命令行事而暴怒,立即下令斩首书童。类似的残酷事件在年羹尧的生活中时有发生。
一次晚饭时分,当塾师在饭中发现一粒未净的谷子时,年羹尧同样因小事而发怒,立即下令斩杀犯错的厨子。这些举动充分展示了年羹尧的严苛与残暴。
年羹尧的权威并不仅限于私领域。当他凯旋归来,与塾师一起观摩定功过、论赏罚的过程时,更是令人胆寒。他端坐在厅堂之上,两侧是全副武装的甲士,对功过分明的将士奖惩分明,无论是奖赏还是惩罚,都毫不犹豫。这一情形使得塾师胆破心惊。
雍正皇帝也亲眼见证了年羹尧的权威。当年羹尧平定青海、西藏后班师回京时,雍正亲自率领百官前往迎接,并设宴款待。在酷热的六月天,年羹尧的军队仍全身甲胄站在烈日之下。尽管雍正三次传旨要求卸甲休息,犒赏酒肉,但军队仍纹丝不动。年羹尧只需一挥手中的小旗,就能让所有的甲士瞬间卸甲,这种掌控力使得雍正心生不满,最终动了杀心。
年羹尧以其严酷的性格和高效的治军方式在清朝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彰显出他的权威和残忍,这也为他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