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昭:此人本是皇室之后,为何要出家为僧呢?
我是奇闻网的小编,今天给大家讲述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主角是慧昭法师。
在第四任宋文帝的十九个儿子中,董美人所生的第十五子鄱阳王刘修业的后人里,有一个名叫慧昭的法师。他生于南朝普通七年,即公元526年。经历梁、陈、隋、唐四朝,慧昭法师的生活充满了神秘和传奇。
《大宋高僧传》记载,慧昭法师性格孤僻高傲,常年修行于寺庙之中。他容貌清癯羸弱,却善于预测吉凶福祸,每一次的预言都准确无误。
慧昭法师在“闭关自处”时,没有侍童陪伴,每天自行化缘乞食。附近有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说,慧昭法师居住在寺中六十多年,容貌未变,令人不解他的真实年龄。
在元和年间,一个叫陈广的人来到武陵做官,他拜访寺院时遇到了慧昭法师。慧昭看到陈广,悲喜交加,称陈广为“陈先生为何这么晚才来?”原来,慧昭与陈广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渊源。他自称俗氏是宋文帝的玄孙,详细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
慧昭曾因与沈彦文交好而投靠了长沙王陈叔坚。后来陈叔陵因罪被杀,慧昭恐惧之下藏匿在丛林里,靠捡拾橡栗充饥,饮山涧水为生。十五年后,他回到建业得知陈朝已被隋朝灭掉。寻找到被流放的长沙王陈叔坚时,陈叔坚已丧失斗志,正在借酒浇愁。不久,陈叔坚去世,慧昭剃度出家,隐居在会稽山佛寺二十年后已是一百岁高龄。
慧昭看上去虽弱不禁风,但“筋力不衰”,每天还能行走百里。他在唐朝游历各地,历经近三百年的“烈寒酷热”,却从未生病。贞元末年,慧昭梦见长沙王陈叔坚的嘱托,而后在现实中遇到了陈广。虽然陈广迟到了一年,但慧昭还是与他相见并感叹他的到来。慧昭选择远离陈广,也许正是对陈广最好的照顾。超然物外需要舍弃很多,陈广无法违背先祖的遗愿去“舍”,又怎能“得”到想追求的境界呢?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让人不禁对慧昭法师的人生智慧和境界产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