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历史名人王褒,他的辞赋竟能治病?
辞赋,这一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文体,如同有韵的散文,朗诵时悦耳动听,是古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在遥远的西汉巴蜀之地,出现了一位独特的辞赋家——王褒。他的天赋异禀,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辞赋才华,尤其在韵律方面更是得心应手。
王褒深受益州刺史王襄的赏识,被委以作赋的重任。在王襄的组织下,孩童们按照《鹿鸣》的韵律唱诵,歌颂当朝天子的功德。这些孩童长大后,其中的一位到长安游学,将王褒的辞赋带到了京城,甚至传到了皇帝的耳中。于是,皇帝召王褒进宫,专门为他作赋。
王褒来到长安后,献上《圣主得贤臣颂》,向皇帝阐述贤臣对国之兴衰的重要性。他以御马之术的高低比喻国君用人的贤愚,提醒皇帝应重视、发现、信任人才。他也表达了自己作为臣子的忠诚,强调君臣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信任。
这位才子不仅辞赋出色,人品也令人称赞。他并非一味迎合皇帝的人,而是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汉宣帝欣赏他的才华,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带上他,随时欣赏他的辞赋。
有一次,汉宣帝的太子生病,王褒在太子身边诵赋,居然使太子的病奇迹般地好转,可见他的辞赋具有神奇的魅力。
王褒的代表作包括《甘泉颂》和《洞箫赋》。前者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甘泉宫的建筑,可惜全文已失传,只能在其他记载中窥见一二。后者则是一篇器乐赋,直接描述了洞箫的制作和音律特点,与儒家的礼乐思想相比较,高度赞扬了洞箫的优点,对后世的赋体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褒还作了《九怀》追思古今因进谏而被逐出政治舞台的仁人志士。当益州出现“金马”和“玉鸡”被视为祥瑞时,王褒被派去祭祀并写赋赞美,他虽完成任务写下《碧鸡颂》,但在旅途中因病离世,令人惋惜。
这位才华横溢的辞赋家,竟在壮志未酬时离世,让人感叹不已。他的辞赋才华、品德以及对国家的忠诚,都值得我们永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