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那些曹魏大臣呢?
在遥远的正始十年(249年),大将军曹爽及其一众重臣陪同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拜。在这个庄重的场合中,司马懿却趁机发动政变,控制了京都洛阳。他果断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夷灭三族,从此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
这场政变的背后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四位在曹魏举足轻重的大人物,竟然在司马懿的政变中毫无招架之力。他们究竟是谁呢?
我们不得不提皇帝曹芳。作为国家的象征,他本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将司马懿定为叛逆。他却无动于衷,毫无作为,使得曹爽失去了一张王牌。
大将军曹爽掌握着兵权,是当时曹魏的重要支柱。他却因贪图享乐,放弃抵抗,向司马懿投降请罪。他幻想交出兵权后还能保全富贵,但结果却是被司马懿诛杀,灭三族,下场凄惨。
第三位是大司农桓范。他被誉为“智囊”,连司马懿也对他忌惮三分。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桓范逃出纳言向曹爽报信,并出谋划策。他建议曹爽带着皇帝驾幸,以天子的名义号召天下兵马勤王,讨伐司马懿。曹爽没有听从,最终选择投降。桓范因此痛心疾首,称曹爽为蠢猪一样的队友。
最后一位是太尉王凌。他是司徒的侄子,也是曹魏的重要大臣。王凌不满司马懿的专权,准备立楚王曹彪为皇帝,并起兵讨伐司马懿。事情很快泄露,司马懿击败了王凌,王凌服毒自尽。
由此可见,司马懿是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他看准了时机,吃定了曹爽,一击致命。从头到尾,这四位重量级的大人物,包括皇帝曹芳在内,都没有镇住司马懿。他的智谋和胆识让人惊叹。也许后期能镇住司马懿的,确实只有一人了。这个老狐狸司马懿的故事让人深思权力的斗争和智谋的重要性。在权力的漩涡中,只有那些能够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