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出门有多奢侈?用340个轿夫的都有

奇闻趣事 2025-05-12 18:46www.kangaizheng.com童年趣事

在古代中国,社会等级森严,出行工具是最能体现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刘邦建立政权时期开始,乘坐的马车就已经成为了体现等级的重要标志。据说当时刘邦因为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只能乘坐杂色马拉的车,而宰相则乘坐牛车。除了乘车之外,骑马也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出行方式。刘邦曾规定商人不得骑马,这个禁令表明了非商人阶层是可以骑马的。但在古代社会,除了官员之外,普通百姓想要骑马代步并不容易。历史上确实有不少朝代要求官员以马代步或坐轿出行,这些都是官员的特权。

在古代中国,轿子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出行方式。明朝时期尤为盛行,官员们对轿子的热衷超过了骑马。朱元璋曾严禁一般官员坐轿,但到了明朝后期,这一禁令形同虚设。轿子的盛行是因为它比马匹更能体现等级的荣光。官员坐轿出巡时,排军鸣锣喝道,仆从前呼后拥,平民百姓必须回避,甚至要趴在路边磕头。在当时,这是官员最完美的自我实现方式之一。

到了明朝时期,中央官员外出视察时,都会向地方强行要求配备轿子。地方官员不敢怠慢,只好为百姓派抬轿的差役。甚至一些告老还乡的官员和家居的绅士也会向当地索要轿子办理私事。这导致伺候大员的轿夫数量庞大,有些是无偿差役,有些则需要花钱雇人,而这些费用最终都由当地百姓承担。给上级官员抬轿子已经成为地方的沉重负担。

当时一些官员的奢华出行令人震惊。例如南京太仆寺卿王某升光禄寺卿时,赴任时乘坐八抬大轿三乘和四抬大轿四乘,总共用了340个扛夫和轿夫,一天的差银就高达四十余两。从南京到北京的三千里路上,这样的浪费让人瞠目结舌。这样的奢华出行不仅扰民,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明的官员上了一道奏疏,要求查处这样的浪费行为,以减轻百姓的负担。这些奢华的出行方式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