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逼宋真宗御驾亲征,最后的结局不言而喻
历史的洪流奔腾不息,今天奇闻网的小编带您回溯时光的长河,讲述一个关于宋朝宰相寇准的故事。
公元1004年,辽国萧亲率二十万大军入侵大宋境内,劫掠无度。北宋朝廷震惊,人心惶惶。宰相之位仅坐一年的寇准挺身而出,坚决反对迁都金陵的提议。面对王若钦的提议,他果断将其调至前线。经过寇准的劝解,宋真宗最终决定振奋人心。
尽管宋真宗到达檀州城下时双腿发软,但寇准的鼓舞使得北宋军民士气大增。此时的辽圣宗已经劫掠大量物资,明白继续战斗得不偿失,于是决定议和。双方最终签订《檀渊之盟》。
虽然《檀渊之盟》规定每年需向辽国支付三十万岁币,但这在北宋历史上是一次对辽国的胜利。寇准逼宋真宗御驾亲征,因此名垂青史。他的结局并不好。他蒙冤遭贬,最后客死他乡。他的妻子甚至无力将他送回故乡安葬,只能草草葬于洛阳巩县。
当初,为了逼宋真宗御驾亲征,寇准得罪了大臣王若钦。在《檀渊之盟》签订后,王若钦开始攻击寇准,导致寇准在公元1006年被免去相职,去陕州做了知府。这一去便是十三年。直到丁渭的帮助,他才重返中央。
丁渭帮助寇准并非出于爱惜其才华,而是因为他想请寇准为他服务,提高自己的声望。寇准性格刚正不阿,并不给丁渭面子。他公开表示丁渭不能辅佐少主。这让丁渭怀恨在心,与刘太后联手将寇准挤出中央。
公元1022年,寇准被贬到雷州。据说这一决策是刘太后和丁渭私自做出的,宋真宗都不知情。被贬后,宋真宗甚至不知道寇准的去向。寇准在雷州忧愤交加,第二年便病逝,享年六十二岁。
寇准死后,他的妻子请求朝廷允许他葬回故里。然而当时朝廷被刘太后把持,虽然同意他的请求,但仅给予少量资助。寇准的棺椁到达洛阳巩县后,钱便用完。他的妻子无奈只能将他葬在巩县,寇准临终想葬家乡的愿望未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