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note7
一、产品发布与意外风波
三星于2016年8月2日在全球多个重要城市如纽约和伦敦同步揭幕了其高端新品Galaxy Note7。在上市仅一周后的日子,全球多地便出现了Note7电池自燃、爆炸的惊险事件。至九月初,短短数周内,就累计收到了惊人的35起投诉。甚至有一架美国西南航空的航班因为Note7手机冒烟起火而紧急疏散,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二、全球召回与信任危机
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安全问题,三星在短短的几天内做出了反应。他们于2016年9月2日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已售出的约250万部Note7手机。这个召回并不包括中国市场,给出的理由是“电池供应商不同”。但在中国市场,从9月18日起,陆续有用户报告国行版Note7爆炸事件,尤其是一些通过京东渠道购买的用户。三星对于部分爆炸案例的回应是“外部加热导致”,这一解释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质疑和不满。最终在舆论压力下,三星于10月11日宣布在中国区召回约19万台设备。
三、调查深入与责任明晰
经过与时间的赛跑,三星联合三家独立机构在2017年1月公布了深入调查的结果。官方确认,电池设计缺陷是此次问题的主要原因。无论是三星SDI生产的A电池还是中国版使用的ATL生产的B电池,都存在明显的问题。A电池因电池内部隔膜过薄导致短路,而B电池则因焊接毛刺引发电池内部损坏。此次召回规模空前,全球大部分设备被召回,部分用户则通过软件升级永久禁用了Note7。
四、法律纠纷与用户维权之路
在法律层面,首起Note7爆炸诉讼在中国上海金山法院受理。而在中国市场上的一系列区别对待策略和法律诉讼案例,严重损害了三星的品牌形象。尽管在法律上三星在某些案例中胜诉,但在消费者心中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舆论的压力使得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迅速下滑。
五、技术革新与市场变迁
尽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危机,三星并未停止在电池技术上的研发和创新。在事件后,三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电池技术研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大量的电池专利。尽管其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和进步,但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却持续萎缩。至2020年后,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已经边缘化。这一事件给三星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也使其在供应链管理、危机公关和用户权益保护上的教训成为行业的警示。时间线记录了这个事件的每一个重大时刻:从产品的发布到首次爆炸、全球召回、法律诉讼、停产以及软件禁用等关键时间点都被清晰地记录下来,成为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