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死后,为什么丰臣秀吉不除掉德川家康?
织田信长统一日本的实力正盛时,却意外身亡。在这巨大的权力空缺中,丰臣秀吉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一跃成为日本第一的大名。尽管他成功继承了织田家的基业,但他终究未能超越德川家康。在他死后,权力再次易手,他的孤儿寡母根本无法与德川家康相抗衡,最终天下落入德川家康的手中。日本史学界有一句评价:“织田种稻,丰臣制饼,德川吃饼。”
丰臣秀吉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他之所以能从众多大名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及其子信忠和中枢官员的遇难,造成了织田家的权力真空。在这个关键时刻,丹羽、池田等大部分织田家臣选择了臣从丰臣秀吉。若非如此,他可能难以如此迅速地取得政治优势。
在丰臣秀吉执政之前,无论北条氏、足利氏还是源氏,政权的维持都依赖于重臣合议的制度。织田信长的崛起打破了这一传统,但他依然依赖几个军团来维持统治。丰臣秀吉清楚地知道,他的天下是从织田家篡夺而来的。他在继承织田信长的遗产时,必须吸取教训,安抚那些拥护他上位的强势大名,如丹羽长秀和织田信雄等。
尽管丰臣秀吉有心将这些大名统一掌控,但他并没有这样的实力。他在与德川家康的较量中表现得十分谨慎。他对毛利、上杉等信长的旧敌以及宇喜多等旧盟采取怀柔拉拢的手段。他知道这些人的实力不亚于旧势力,他需要他们的支持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他还需要利用这些人来平衡织田旧臣的权柄,维持朝堂内部的权力制衡。
或许丰臣秀吉在死前没有预料到德川家康能够活得那么久,因此没有采取更多的措施来保证自己家族的政权长治久安。事实上,德川家康与丰臣秀吉之间的矛盾并非那么严重。在清州同盟时期,德川家康尽心尽力,给丰臣秀吉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丰臣秀吉可能并未料到德川家康会背弃同盟。丰臣秀吉的统治之路充满了挑战与变数,他的崛起与衰落都是日本历史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