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标准口令合集
一、预备式
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进行预备式的准备。随着口令的引导,我们开步站定,双脚与肩同宽,身心准备迎接接下来的动作。屈膝下蹲,将双手掌抱于腹前,保持中正安舒的姿态,让呼吸自然流畅,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二、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进入第一式,我们首先要进行深呼吸。双手从腰间缓缓上提至胸前,然后翻掌向上,仿佛拥抱天空。接着,双手继续上举至头顶,掌心向上,仰望星斗。保持这个姿势,感受天地的灵气与自身的融合。双手分开,从体侧下落至腹前,掌心向下,回归自然。这一式动作要点在于托起时掌根发力,避免过度前俯后仰。
三、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进入第二式,我们仿佛化身古代英勇的射手。双手握拳于腰间,双脚开立,保持稳定。随着口令的引导,左拳前推,右拳后拉,身体左转,目视前方。然后收回左拳,换右拳推出,身体右转。这一式的动作要点是手搭腕于列缺穴,掌根外撑,感受身体的协调与力量的流转。
四、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进入第三式,我们开始调理脾胃。双手上举至胸前,左手翻掌向上,右手翻掌向下。然后左手上举至头顶,右手下按至右髋旁,身体微左倾。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双手交换动作,身体微右倾。这一式的动作要点是上举时掌根上撑,腋下悬空,感受身体的平衡与力量的运用。
五、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进入第四式,我们需要转动身体,目视后方。先起身直立,然后头颈缓慢向左后方转动,目视左后方。转正后,再重复向右后方转动。这一式的动作要点是转动时保持双肩下沉,脊柱中正,感受身体的柔韧与平衡。
六、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进入第五式,我们通过摇头摆尾的动作来消除心火。先双手上托,然后下按成马步。接着身体右倾,向左旋腰,摇头摆尾。然后重复反方向动作。这一式的动作要点是动作缓慢连贯,以腰为轴带动全身,感受身体的协调与灵活。
七、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进入第六式,我们用手去触碰足部,以固肾腰。双手上举后俯身下按,反穿摩运至脚面。然后缓慢起身,重复动作。这一式的动作要点是俯身时保持膝盖伸直,掌心贴足背,感受腰肾的滋养与强化。
八、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进入最后一式,我们仿佛化身英勇的战士,以拳增气力。双手握拳于腰间后随着口令缓慢前冲拳头同时怒目圆睁随后收回拳头换另一侧重复动作这一式的动作要点是出拳时五指抓握力达拳面感受拳力的爆发与气力的增长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心法
【第一章节】:口诀指引
当你跟随内心的呼吸节奏,踏入这神秘的修炼境地,首先呈现的是背后七颠心法。这是一种身心并修的法门,不仅要求你身体动作与呼吸的协调,更寻求内心宁静与平和。其口诀如下:
口令分解:
一、提踵吸气,脚跟轻轻离地,仿佛与天地之气相应;
二、呼气时,足跟轻震地面,仿佛大地的力量与身体交融;
三、如此往复,重复七次颠足,体验背后七颠带来的全身震动。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身体就像一张弓,呼吸是箭,每一口气息都能激发身体的潜能。这背后七颠不仅仅是一种身体动作,更是一种对身心疾病的消除方式。
【第二章节】:收势之秘
在完成背后七颠之后,你进入到了修炼的最后一个环节——收势。收势如同一天结束时收网的渔夫,让身体的能量回归原点,逐渐平衡与稳定。其口诀如下:
双手叠放于丹田之处,仿佛怀抱一颗炽热的明珠;
缓慢呼吸,气息如微风吹拂水面;
逐渐恢复至自然站立状态,让身心回归平静。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身体像是回到了最初的状态,仿佛一座静谧的山峰。你不再是外界纷扰的参与者,而是观察者和掌控者。
【第三章节】:修炼须知
修炼此心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呼吸配合:动作与呼吸同步进行。在身体上升或发力时吸气,下降或放松时呼气。这种配合能够让能量在体内自由流动。
二、动作连贯性:每一式之间的过渡要流畅自然,不要出现停顿。流畅的过渡能够保持能量的连续性。
三、修炼强度:初学者建议每日练习一到两遍,每个动作重复六次。随着修炼时间的增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重复次数和练习时间。 记住,修炼并非一日之功,持之以恒才是关键。
通过背后七颠心法与收势的修炼,你将逐渐感受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都得到了提升,精神状态也更加饱满和充满活力。最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这才是通往更高境界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