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没有电,古人晚上怎么消磨时间?
在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的两项伟大发明开启了电器应用的新纪元。在1821年,他成功研制出世上的第一台电动机,虽初时用途有限,却在两年后的1831年,带来了能产生连续电流的发电机的诞生。从此,人类步入了电器应用的时代,各种实用的电器逐渐问世,为日常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而在此之前,夜空下的生活对于古人而言,读书成为了夜晚的主题旋律。虽然照明条件与现代相去甚远,但这更突显出古代文人挑灯夜读的流行与普遍。在没有电视、手机和网络的时代,读书成为了消遣的主要方式。而且,因为古代深受“士农工商”观念的影响,读书被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捷径。
品酒也是古人夜晚的一大乐趣。无论是送别还是相聚,古人都喜欢在露天、亭子里、河边饮酒。如武二郎酒后上山打虎,或是智深哥哥醉后的英勇表现,都展现了古人夜晚品酒的独特风情。夜晚的聚会也是古人社交的重要方式,好友们聚在一起喝酒、猜谜、下棋,这些活动常常引发佳话。
至于古代的女性,在黑夜降临后,她们的活动范围相对有限。一般家庭的女性会在家中织布缝纫,绣花做衣。在缺乏娱乐设备的时代,她们也会借助烛光,开始织布造衣,展现她们的巧手和毅力。而富贵家庭的女性则有一些其他的消遣方式,她们会邀请好友一起玩纸牌。纸牌游戏在古代女子中十分流行,这不仅是为了消磨晚上的时间,更是一种社交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1879年,世界上第一只实用的白炽灯泡被发明出来。而在中国,最早的发电厂出现在1882年,由英国人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光公司建立。尽管最初电灯的使用受到一些阻碍,如慈禧的反对,但通过金钱和策略,电灯最终被悄悄地带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从此,夜晚不再只是烛光和油灯的光芒,而是电光的璀璨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