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发布猴痘防控技术指南
《猴痘防控策略与技术解读(2023升级版)》
一、《猴痘防控技术解读》
于2022年6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针对日益严峻的猴痘疫情形势发布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旨在系统指导全国的猴痘防控工作。其关键内容包括:
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部署:强化了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任何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需进行即时网络直报,并指定专用交通工具迅速转运至指定机构进行隔离治疗。这对于疫情的早期识别和快速响应至关重要。
在重点人群管理方面,出入境人员及涉疫地区人员被纳入重点监测对象。归国人员若出现皮疹等症状,不仅要主动就医,还需及时报告旅行史。针对入境人员,隔离期间需进行全面排查,特别是那些21天内具有疫情报告国旅居史的人员。
消毒技术规范化操作:对病例污染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明确了使用75%乙醇、含氯消毒剂等可以有效灭活病毒的方法。这一措施对于阻断病毒传播、降低感染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猴痘防控方案(2023升级版)》解读
随着猴痘疫情的发展,以及病毒变异的特点,疾控局联合卫健委于2023年7月发布了新的防控方案。此方案基于新的疫情形势和前期防控经验进行了多项调整和优化。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关键策略调整:
防控策略的精准调整:强调“预防为主、精准防控”,同时增加了对轻症患者的居家治疗选项,以缓解医疗资源压力。强化了多渠道监测机制,包括医疗机构、重点人群、入境人员和场所的全面监测。明确了引发全球疫情的毒株为IIb分支的特性以及病毒耐干燥和低温的特性。这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同时指出病毒可以通过加热或常用消毒剂灭活,为公众自我防护提供了明确指导。
三、猴痘防控技术要点总结与公众防护建议
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分为不同分支,其中全球疫情主要由IIb分支引发。防控技术要点在于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应急处置原则,同时加强病例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等措施的实施力度。对于公众而言,避免接触可疑动物及患者体液是预防猴痘的关键。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并报告暴露史。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涵盖监测、处置、消毒和公众教育的立体防控体系,为应对猴痘疫情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全球猴痘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了解并遵循这些防控策略对于保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我们有能力应对这一挑战并取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