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为流传的岳飞精忠报国,真的是岳母所刺吗?
“岳母刺字”这一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富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这一感人至深的传说最早出现在清代的杭州钱彩评的《精忠说岳》一书中。在这段动人的故事中,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为了警示他日后不为外界所诱,做出违背忠诚之事,于是在岳飞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字。据书中所描述,这四个字是在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最后涂上墨醋,使其永不褪色,这一细节描述得十分具体生动。
从历史记录来看,岳母刺字的故事并没有实际依据。在宋人的笔记和野史中都没有记载这一事件,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未提及。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元人所编的《岳飞本传》中,但书中并未明确指出这四大字是由岳母所刺。同样,在岳飞孙岳珂所著的《鄂王行实编年》中也无此事的记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岳飞的故事逐渐广为流传。在不同的版本中,对于“尽忠报国”这四个字的来源也有了不同的说法。比如,在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中,仅提到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的字样。而在嘉靖年间的《武穆精忠传》中,则是岳飞为了自勉和勉人,请工匠在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到了明末的《精忠旗传奇》,则称这四大字是岳飞命令部将张宪所刺。至于岳母刺字的原始记录,则见于《宋史》中的《何铸传》。
尽管岳母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普通农妇,但关于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大字的技艺要求非常高,绝非一般家庭妇女所能掌握。因此有人推测这四大字可能是由其他人所刺而非岳母所刺。据一些资料显示,岳母刺字的故事在元明时代之前并未广泛流传。这一传说大约流传了四百年左右。这也反映出成文的历史和文物往往会在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背景的篡改和伪托。但无论如何,这一故事都体现了岳飞及其母亲的忠诚精神,值得我们崇敬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