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开展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
浙江省应对极端高温干旱:人工增雨作业展现威力
面对持续极端高温与干旱,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大胆而有效的措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多次开展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这一行动的背后,是坚定的决心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浙江的抗旱抗灾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背景与目的
在2022年的炎炎夏日,浙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高温炙烤,多地气温突破40℃,甚至更高。长时间的晴热高温导致全省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2.9℃,而降水量则偏少88.6%,许多地区创下了历史同期最少降雨记录。为了缓解高温、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并确保居民的生活用水,人工增雨作业应运而生。而当时间来到10-11月,浙西、浙南地区遭遇的伏旱连秋旱更是让温州等地的旱情达到了重旱甚至特旱级别。气象部门通过跨区域协作,成功实施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
二、典型案例展示
1. 2022年7月的增雨作业堪称经典。在浙北、浙西及沿海的29个地区,包括余杭、临安、奉化、长兴等地,通过发射催化云层,成功促使多地降下中雨,高温干旱得到了阶段性的缓解。
2. 温州在2022年11月的增雨作业也让人印象深刻。省、市、县三级联动,调配湖州、绍兴等8支队伍支援,累计发射75枚催化剂、燃烧烟条4根。这场作业全市平均面雨量达到了8.7毫米,单站最大降雨量更是高达22.1毫米,有效地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
三、作业条件与技术要点
人工增雨并非无条件的随意行动。它需要满足一定的自然条件,比如存在积雨云或混合云层。也需要技术的支持,通过催化云中冰晶或水滴来促进降雨增强。而在选择作业地点时,需要避开人口密集区、机场周边等不具备作业条件的区域,优先选择山区、水库等安全区域。为了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气象监测系统会被充分利用,以精准预判云层动态并实时监管作业流程。
四、综合成效评价
浙江的人工增雨作业不仅体现了多部门协同作战、跨区域调配资源的能力,更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通过人工增雨作业,浙江成功实现了逆周期气候调节,为抗旱降温、生态保护及民生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作业不仅缓解了旱情,也为未来的气候调节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浙江在应对极端高温干旱的过程中,人工增雨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关爱。通过这些作业,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