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北伐时,李严为何要与诸葛亮作对?

未解之谜 2025-05-07 07:12www.kangaizheng.com世界未解之谜

在公元231年的第四次北伐曹魏中,骠骑将军以留守汉中的身份“留统府事”,并负责北伐的粮草运输。诸葛亮在北伐战场上屡屡获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破了战局。李严居然趁此机会向诸葛亮施压,声称因天气原因粮草无法运到,希望诸葛亮放弃北伐。面对断粮的困境,诸葛亮无奈撤退。不久之后,李严编造谎言推卸责任,甚至陷害诸葛亮,企图将责任归咎于诸葛亮的失误导致北伐失败。但诸葛亮机智地揭穿了他的谎言,拿出李严的书信作为证据,最终使李严被贬为庶民。

回顾李严的背景,他在刘备时代深得信任。刘备去世前,他坐镇永安防范东吴,而李严则协助刘备处理事务。在刘备托孤时,诸葛亮掌内政,而李严负责统内外军事,地位仅在刘禅与诸葛亮之下。尽管身为托孤重臣,李严却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渴望拥有像诸葛亮一样的权力。他对付诸葛亮的原因很明确:他不甘为副,渴望大权独揽。

对抗诸葛亮并非易事。从《出师表》中可以看出,蜀堂上的高官大多由诸葛亮推举。在军队中,诸葛亮的权威无人能及,甚至连一些大将也对他极为敬佩。李严试图扳倒诸葛亮的大臣也有十几个是诸葛亮提拔上来的人。这足以看出诸葛亮在蜀汉的强大影响力。面对这样的局势,李严开始曲线救国。他希望通过制造矛盾让诸葛亮因北伐失败而引咎辞职,从而让自己成为蜀汉的最高官职者。他的计谋太过简单,轻易就被诸葛亮识破。最终,他的计划失败,下场惨淡。

笔者认为,李严只顾自己的利益,没有考虑到他的计策对国家的伤害。这样的人即便将来成为国之重臣,也难以保证国家的安宁与稳定。李严的所作所为让人深感遗憾,因为他本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却在权力的诱惑下迷失了方向。他的行为不仅背叛了信任他的君主和民众,也损害了他自己的声誉和尊严。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忘初心,坚守正道。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