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考试就会有作弊 古人科举考试的时候是如何作弊的

热点爆料 2025-04-22 17:05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今天,奇闻网的小编带大家走进古代的故事,一起那些考场上的风云变幻,看看前辈们是如何在科举考试中“斗智斗勇”的?

中国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一直是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这个制度对于无数寒门学子来说,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风险和利益并存,考试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从未停止。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富家子弟常常通过“请托”的方式,利用各种关系来贿赂考官,开后门。而“请托”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提前得知考题,或是与考官约定好暗号。“偷改”也是他们的一种手段,直接在考场修改试卷。

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们无法负担请“托”的费用,于是他们选择找“”。这些“”有的直接代生进考场,有的则与考生合作,在试卷上写对方的名字。据说唐代有一位著名的文人温庭筠,因性格直率得罪权贵,无法参加科举考试。但他实力强大,成为当时著名的“”,甚至让考官对他心生警惕。

对于贫穷的学子来说,“夹带”是他们唯一能依赖的。他们把小抄藏在各种地方,甚至用特制的写满文字的衣服带入考场。还有考生用“飞鸽传书”的方式,把求助信带回家中,再带回答案。

面对这些作弊手段,考官们也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比如“盲批”,也就是不公开考生信息的批改方式;“连保”,让考生互相监督;还有“浮票”制度,类似于现代的准考证制度。“锁院”和“搜身”也是防止考官和考生作弊的措施。

这些古代的科举考试中的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与我们现在的情景有许多相似之处。或许在未来,当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时,这种斗争才会真正结束。

这个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古代学子的艰辛与智慧,也让我们对现在的考试制度有了更多的思考。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来,人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展现自己的才华。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