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研讨发言材料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治理根基
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中,党的全面领导是坚如磐石的保障。我们以健全“党组织领导、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制为路径,确保每一项治理措施都与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如同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不仅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更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努力破解单一主体、效能不高等治理难题。
二、完善治理体系,激发内生动力
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深入实践村民自治,完善村规民约,让群众真正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搭建协商平台,如委员工作站、协商议事厅等,畅通民意的每一道渠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我们借助数字化浪潮,推进“互联网+治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工具提升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借鉴浙江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让每一份努力都落到实处。
三、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服务效能
在创新治理方式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前行。文化融合治理是我们的一大法宝,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修缮传统村落,激活非遗项目,以文化的力量促进治理共识。我们推广“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还借助节庆活动的力量,如西岭镇的节庆活动,以文赋能乡村振兴,凝聚人心,促进农文旅融合。
四、深化法治保障,规范治理行为
法治是治理的重要保障。我们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基层干部依法治理能力,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我们推进普法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构建法治化的治理环境,确保每一项行动都合法合规。
五、推动多元参与,凝聚治理合力
多元参与是凝聚治理合力的关键。我们激活社会力量,发挥乡贤、能人、志愿者等群体的作用,形成治理协同网络。我们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其参与民主选举、决策、监督的全过程,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六、实践经验与未来方向
回顾实践历程,党建引领与群众参与的有机结合是治理有效的关键所在。四川的“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浙江的“组团式服务”等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治理体系的完善、方式的创新和法治的保障,以治理效能的提升助推乡村的全面振兴。在这一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案例与数据进一步细化策略,确保其可操作性,是我们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