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江西抗洪抢险一线
一、抗洪急先锋:驰援与险情处置
在江西的修河三角联圩,一场关乎堤坝安全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当洪水超过警戒水位,武警江西总队的官兵们迅速响应,面对出现的管涌险情,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抢险行动中。长达14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成功封堵管涌,抢修反滤围井,将圩堤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与此九江市柴桑区的内涝问题同样严重,武警九江支队的官兵们带着冲锋舟,转移了150余名受困群众,构筑的子堤抵挡住了汹涌的洪水。而在鄱阳县,面对突发的泡泉险情,武警上饶支队的官兵们迅速行动,经过7小时的连续作战,成功控制了险情。
二、众志成城:多方联动与群众转移
在乐平市浯口镇,一场关于生命安全的转移行动正在紧张进行。程家墩村因强降雨成为“孤岛”,救援队通过冲锋舟运送生活物资,将低洼地区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区域。浯口镇的组织抢险力量也在同时行动,引导村民临时避险。分宜县红十字曙光救援队也加入其中,协助转移受困人员,并运送急需物资。
在南昌,某河堤因持续降雨出现垮塌风险,多部门联合抢险,通过沙袋加固和排水作业稳定堤坝,确保了周边居民的安全。
三、军民情深:军民协作与社会支援
在抗洪一线,军民之间的情感纽带更加牢固。彭泽县棉船镇的村民自发慰问武警官兵,送上物资表达感谢。在永修县,武警官兵冒雨抢险,当地民众主动参与后勤保障,形成了“军为民、民拥军”的协作局面。
除了军队,社会力量也在抗洪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曙光救援队等民间组织迅速响应,协助开展群众转移和物资运输,展现了社会救援力量的灵活性和重要性。
四、科技助力:技术支援与科学应对
在抗洪行动中,科技的力量不可忽视。水利专家现场指导官兵处置管涌、泡泉等险情,通过修筑反滤围井等技术手段提升了抢险效率。实时监测水文数据,及时发布洪水红色预警,为抢险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江西的抗洪抢险行动,是军地协同、科技赋能和全民参与的一次生动实践。在这场战斗中,无论是官兵还是民众,都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这是一场关乎生命和家园的战斗,也是一次展现人性光辉和民族精神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