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吴是哪一年三国吴国怎么灭亡的
在历史的洪流中,公元280年,西晋的旗帜高高飘扬,一统天下的壮举载入史册。曾经辉煌的东吴已经衰落,吴国君主的无知和残暴,加剧了国家的衰落。他不懂得治国治军的策略,惟我独尊的作风让百姓疲惫不堪。曾经,他下令迁都武昌,但因物资匮乏,不得不依赖扬州的粮物运输,这无疑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后来不得不迂回建业(今南京)。他的贪图享乐和乱杀大臣的行为,让军民、君臣关系紧张到了极点。吴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晋武帝在称帝后,便开始了灭吴的筹备。晋泰始五年(269),羊祜出任荆州都督,镇守襄阳。他在那里操练士兵,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并与晋武帝共同谋划灭吴大计。羊祜为灭吴做出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当羊祜在晋咸宁四年(278)病逝后,晋武帝司马炎任命镇南大将军继续未完成的大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杜预和王濬多次向晋武帝请求发兵征讨吴国。朝廷中的主战派张华等也努力排除异议,劝说晋武帝发兵。最终,司马炎同意了请求,任命张华为度支尚书,主持伐吴大计,负责漕运粮饷,全力筹备战争。
晋咸宁六年(280)三月,龙骧将军王濬从武昌出发,直取建业。吴军望旗而降,王濬的军队如虎添翼,兵甲满江,旌旗遮天。三月十五日,他率领八万士兵、百里船队进入石头城(今江苏南京北郊)。面对这样的声势,吴帝孙皓不得不向王濬投降。
晋武帝的战略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便取得了灭吴战争的全面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这一胜利结束了末年以来长达百年的分裂局面。
灭吴之后,司马炎为开创新的业绩,以洛阳为中心,在全国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他逐步让百姓摆脱了战乱的苦难,使国家走上了发展之路。这一历史时刻不仅标志着西晋的统一和繁荣,更代表着人民的希望和期待。在新的时代里,西晋将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