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之子五岁就封官,历史上是这样的吗?

热点爆料 2025-05-11 10:24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包拯,这位北宋的名臣,被人们尊称为包青天,历代读书人和官员都以他为榜样。他的故事和清廉精神,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包拯的长子包繶,继承了包拯的品格,早年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清廉之风。包繶却英年早逝,让包拯深受打击。在那时,包拯仅有一个儿子,年纪已高,担心自己家族可能会因此绝后。

幸运的是,包拯在天公作美的六十大寿时,得知自己昔日侍妾曾生下一子。包拯激动不已,将这个孩子视为自己的希望和未来。孩子被命名为包绶,老来得子的包拯对他宠爱无比。

命运多舛的包绶在五岁时便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包拯的离世让整个北宋为之震动,无数百姓为之痛哭。皇帝更是亲自前往包公府祭奠,这是臣子死后能得到的最高荣耀。

失去父亲的包绶并未因此颓废。相反,他被加封为太常寺太祝,开始了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仕途生涯。虽然年纪尚小,但他始终勤奋苦学,决意不辱父亲的名声。

随着岁月的流逝,包绶逐渐成长。他经历了九岁的丧母之痛后,继续坚持学习。在崔氏的教导下,他逐渐成才。成年后,他成为濠州团练判官,开始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清廉之风。

在濠州任职期间,包绶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严格要求自己。他勤俭节约,工作严谨,从不收受贿赂。他的清廉精神赢得了百姓和同事的尊重。离开濠州后,他来到开封任职少府监丞,依旧保持清廉本色。他的工作井然有序,赢得了朝中大臣的赞美。

命运再次给包绶带来打击。他在赴任谭州通判的路上突然染病身亡,年仅几十岁。他去世后,家中并无多少值钱之物,仅有生活必需品和46枚铜钱。他的清廉之名永留人间。

包绶的离世让家人和百姓深感悲痛。他的孩子们长大后,才有能力将他从病死之地运回故土合肥安葬。正如俗话所说,“虎父无犬子”,包绶继承了父亲的清廉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他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传颂。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