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包拯到底长什么样子 他的额头上真的有月亮吗
包拯的面貌一直是众多读者心中的谜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揭开这个谜团,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参考。
相信大家都看过包青天的电视剧吧?剧中包拯的刚正不阿与那张黑炭般的面孔让我印象深刻。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历史上的包拯也是这样的形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历史的阅读,我逐渐认识到真实的包拯并非我们所想。这并未减少我对包大人的敬意。
包拯是宋朝的杰出人物,之所以被称为包青天,不仅因为他的廉洁公正、刚毅不屈、不附权贵,更因为他敢于为百姓做主,为民除害。京城中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味着包拯的存在让暗中行贿串通之事无法进行。
包拯的正义感使他经常与不法权贵斗争,他弹劾了许多显官,包括国丈张尧佐,因仅凭裙带关系获得高位,被包拯六次与宋仁宗据理力争;还有宠臣王逵,在地方上压榨百姓,民不聊生,被包拯多次上奏宋仁宗后终于被斩;还有的阎士良,被包拯揭露后下台。包拯因此被誉为“包弹”。
与电视剧中的贫困家庭背景不同,包拯出自世代书香门第。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成绩优异,志向远大。28岁时,他考上进士,被派往江西做知县。但他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直到父母去世后才赴任,那时他已38岁。尽管如此,他的才能、执行力与抱负使他一路晋升,最终成为权知开封府。
那么,为什么包拯的脸一直被认为是黑的呢?其实,这是因为包拯的铁面无私。铁是黑色的,于是后世用黑脸来象征包公的“铁面”。通过不断的艺术加工,一个黑脸、头顶日月的包青天形象在我们心中诞生。但即使他的脸不黑,额头也无日月,他仍是值得我们尊敬、受百姓爱戴的包大人!
包拯的一生充满了正义与公正,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心。他的存在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正义和公正始终是我们社会的基石。让我们向包拯致敬,为他的精神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