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做官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
考古学 2025-03-25 18:21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今日所谓的“三公”,指的是与公务消费相关的三个方面,即公车、公款吃喝以及公费旅游。然而在古代,“三公”的含义并非如此,它代表的是地位最为崇高的三个官职。历经各朝各代的演变,直至宋元明清时期,“三公”的概念才最终定型。
在秦朝时期,三公九卿制得以确立。商朝时,三公指的是西伯、九侯、鄂侯三位重要诸侯,其中西伯指的是其封地。到了周朝,三公演变为太师、太傅、太保。随着秦统一六国,三公九卿制正式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成为三公,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
两汉时期的官职制度颇为混乱,变动频繁。起初,汉朝沿袭秦制,以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为三公。随着时间推移,大司马逐渐取代太尉,大将军的地位逐渐上升,丞相等地位则相对下降。到了西汉末年到初年,三公变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光武帝晚年又用太尉替换大司马,使得太尉、司空、司徒成为新的三公组合。
隋唐时期,仍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官居正一品。太师、太傅和太保被称为三师。在元明清时期,虽然也承袭唐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太师、太傅和太保更多的是作为官员的虚职,用于加衔。这些职位被视为极高的荣誉,不轻易加衔。如清代的名臣李鸿章,死后才被追赠太傅。
从三公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三公”这一概念都承载着极高的社会地位与荣誉。从商周时期的诸侯、太师、太傅,到现代与公务消费相关的方面,三公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这一历史沿革不仅揭示了古代官职制度的变迁,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地位和荣誉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上一篇:刘备为何不肯重用威名在外的马超 说其原因还是在马超身上
下一篇:没有了
考古中国
-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做官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达
- 刘备为何不肯重用威名在外的马超 说其原因还是
-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
- 建文帝的皇后
- 齐秦互帝:秦称西帝,齐称东帝
- 周瑜到底有没有打黄盖 历史上又是怎么记载的
- 谁是第一个加入朱元璋队伍的读书人?冯国用兄
- 南明有80万,为何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那时多尔
- 晚清时期如果没有列强入侵的话 清朝的历史又会
- 探秘:雍正皇帝死后暴卒尸体无头下葬之谜
- 慈禧出殡发生一件蹊跷之事 大街小巷无一人落泪
- 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爆发尼卡起义
- 诸葛亮多次劝谏刘禅远小人,为何刘禅却不听呢
- 满清皇帝漱口被誉为冲洗龙沟 为何宫女会抢着去
- 李善长已经年过古稀 朱元璋为什么还将李善长诛
- 李鸿章为什么不听光绪帝的话迁都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