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真的用3000人就围困住了10万军队的成都吗?
今天,奇闻网的小编要带领大家走进一段历史,名将邓艾的故事。相信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邓艾的名字并不陌生。在北伐时期,他曾建议诸葛亮采取“子午谷奇谋”。虽然魏延曾希望率领精锐铁骑两万人突袭长安,但这个策略最终未被诸葛亮采纳。
当邓艾在后来采取这一奇袭战略时,却只用三千人马便成功围困了十万蜀军于成都。这是否符合史实呢?据史书记载,公元263年,魏军伐蜀时,邓艾精选了三万五千精兵。他们隔百余里就留下三千人的军队作为接应,最终成功翻越摩天岭抵达江油。邓艾采用的奇袭策略让他的军队很少遇到蜀军的抵抗。当时,蜀军的主力军在剑阁依靠天险魏军,而邓艾的军队却从天而降,突袭成都。成都守军虽然拥有十万之众,粮草充足,但在邓艾的奇袭面前,一度陷入混乱。
那么,在邓艾围困成都时,为何刘禅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呢?虽然成都的粮草足够维持一年以上,守军也有十万之众,但刘禅本人的无能使得守军失去了主心骨。刘禅在历史上的表现显示了他的软弱无能,甚至在听到邓艾的军队突袭时吓得大哭。当时蜀中的大将姜维统帅的大军在剑阁,回师需要时间。而成都的守军在失去主将后已经涣散,失去了战斗力。朝廷中的大臣们也都主张投降,这使得刘禅坚守成都的信心被彻底摧垮了。在这种情况下,投降成为了最符合所有人处境的选择。蜀汉在刘禅的软弱和无能下轻易地投降了邓艾,最终走向了灭亡。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兴衰与领导人的能力息息相关。如果领导人无法果断决策、指挥军队,那么国家在面对危机时就可能陷入困境。一个团结的朝廷和坚定的民心也是国家能够抵御外敌的重要支撑。在邓艾围困成都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因素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