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时期曾经有一个叫做鬼方国的国家 这个所谓的鬼方到底在哪里
今天,奇闻网的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的古老传说——鬼方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读者,不妨跟随我的笔触,一同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国度。
在先秦文献中,如《易经》、《》、《》等古籍都记载着与当时的统治者与神秘的“鬼方”之间的战争。那么,这个鬼方究竟在哪里呢?对此问题,学者们众说纷纭。从总体上看,汉唐时期的学者多将鬼方解释为远方国或西羌。例如孔安国、韦昭、虞翻等人都有这样的观点。到了宋元时期,学者们依据《竹书纪年》等典籍,对鬼方的位置有了新的解读,认为它可能位于今天的西南一带。
还有一部分学者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鬼方应该位于今天的湖北西部。这一观点有四点理由作为支撑:
《周易》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这里的三年并非实指三年,而是形容时间之长,彰显武丁的伟大功业。《诗经·商颂》赞美武丁道:“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在《周易》和《竹书纪年》中并未提及武丁伐荆楚,只提及了攻打鬼方,因此可以推断,《周易》中的鬼方和《诗经》中的荆楚是同一实体。
《竹书纪年》记载:“(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这里的荆是楚的别称,这表明鬼方与楚之间有深厚的关系。
楚人崇尚鬼神和巫术。从王夫之的“伐鬼方,《诗》所谓‘奋伐荆楚’”以及楚人的文学作品如《山鬼》、《神女赋》中都可以看出楚人尚鬼的文化特色。这种文化特色很可能就是鬼方得名的原因。
传说楚人的始祖吴回娶了鬼为妻。如果鬼方位于塞外,那么南方的祝融为何会娶北方的戎狄鬼方女子为妻呢?这显然不合逻辑。
笔者大胆猜测,虞夏的“三苗”,周代的“鬼方”,很可能是指同一回事。它们代表了中原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长期的融合过程。这个神秘的鬼方国,如同一个未解的谜团,吸引着我们去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