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墓出土一件衣服 耗时13年都没有复制成功
古代服装与现代服装虽有所不同,但其美感却令人陶醉,让许多现代人为之倾倒。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制作古代服装已经不再是难事,但却并非所有的古衣都能轻易复制。
其中,素纱禅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在1972年于中国湖南省马王堆汉墓一号墓中出土,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在湖南省博物馆内。这件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组成,采用交领、右衽、直裾的设计。其制作面料为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仅约2.6平方米,重量更是轻得令人难以置信,仅有49克,连一两都不到。叠起来后,其大小与火柴盒相仿,甚至可以将它放在报纸上而不影响阅读。
这件素纱禅衣不仅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禅衣,还是最早的印花织物之一。实际上,当初出土了两件素纱禅衣,另一件仅重48克。这两件珍贵文物却曾遭遇盗掘的厄运。在追缴过程中,其中一件48克的素纱禅衣不幸被毁,幸好另一件49克的素纱禅衣被成功追回。
素纱禅衣因其“薄如蝉翼”而著称,令现代人都为之惊叹。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对其进行复制。研究所初次复制的素纱禅衣重量超过了80克。他们并未放弃,经过不断的实验和,最终花费了13年的时间,成功复制出重量仅有49.5克的高仿素纱禅衣。
研究所的专家表示,复制过程中的挑战在于现代蚕宝宝所吐出的蚕丝比古代蚕宝宝更粗更重。为了获取与古代相近的蚕丝,研究所与江苏省蚕业研究所合作,控制蚕的“退化”,使用病蚕丝和柞蚕丝,最终成功复制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素纱禅衣。
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技艺之精湛,他们能够将一件衣服做出如此多的花样,让拥有先进技术的现代专家们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复制。素纱禅衣的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人的智慧和技术,也展现了现代人对文物保护和传承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