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陆游的蜀中生涯过得怎么样?

考古学 2025-04-22 19:45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历史回溯:陆游的蜀中岁月

深探历史长河中的某一段人生历程,犹如品读一部浓缩的人生戏剧。那么,陆游的那段蜀中生涯又是怎样的呢?尽管只有短短的八个月,它却为这位伟大诗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让我们跟随奇闻网的脚步,一同走进那段历史深处。

时光回溯至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的召唤打破了陆游赋闲四年的平静生活。他被任命为夔州,主管学事并兼管内劝农事。于是,陆游携家眷逆流而上,沿途的风景民情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于是便有了《入蜀记》。

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他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欣然接受邀请,只身前往南郑。他与张季长、阎苍舒、范西叔、高子长等十余人一同在南郑幕府任职。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平戎策》。陆游在这份计划中提出了他的军事理念:认为要想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之前,又必须先取得陇右。他也强调了积蓄粮食、训练士兵的重要性,并主张在力量足够时进攻,力量不足时则采取固守的策略。

在南郑的军幕后,陆游时常探访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他甚至走到大散关进行巡逻。当时,吴挺代父掌兵,性格骄傲放纵,多次因微小过失而。面对这种情况,陆游建议王炎用吴挺之兄吴拱代替吴挺掌管兵权。尽管王炎初时认为吴拱胆怯且缺乏智谋,难以担当重任,但陆游反驳道,如果吴挺遇敌就能保证不败吗?如果有战功,则更难驾驭。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陆游的预见性,吴挺之子吴曦后来叛敌。这是陆游一生中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当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时,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随之破灭。陆游为此感到无比的忧伤。这段大散关的军旅生活成为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经历。

上一篇:调侃新郎遭雷击身亡岂止是没口德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