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阵营主将高顺有勇有谋,为何爱才的曹操直接杀了他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群雄逐鹿的时代,曹操以其独到的眼光和用人之道,成为了一代枭雄。他对人才的接纳,总是带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和策略。尤其是在打败吕布后,面对众多投降的人才,他的决策更是引人注目。
曹操在徐州将吕布击败后,众多人才纷纷投降。其中,张辽等主动投降者被他欣然接纳,就连那些曾经背叛吕布的人,也被他毫无怨言地收编。他的用人之道向来是“有才能者皆可用”。在这众多投降者中,有一位人才却被他坚决拒绝,那就是吕布麾下的头号武将——高顺。
高顺的威望极高,号召力在吕布麾下仅次于吕布。他处事公正、武功高强,且为人自律,不轻易受他人影响。这样的一个人才,为何会被曹操拒绝呢?
高顺对吕布的忠诚坚如磐石。他甘心情愿为吕布建功立业,甚至不顾生命危险直言劝诫。对于曹操来说,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人才,更需要的是服从和忠诚。对于这样一个忠于一主的人,曹操无法确定他是否会对自己的政权构成潜在的威胁。为了避免将来的隐患,曹操选择了杀掉高顺。
高顺为人高洁,意志坚定。在兵败后,他面对严酷的刑罚和别人的轻视,始终保持着淡定的态度。这样的性格让曹操感到不安和忌惮。曹操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而选择了杀掉高顺。
曹操选择杀掉高顺的决定并非毫无考量。他通过杀掉高顺,一方面可以震慑其他投降的人,让他们明白背叛是没有好下场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警告吕布旧部,不要有任何二心。虽然错失了一个非凡的人才让他心痛,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丰功伟业,他只能做出这样的决策。
曹操是一个善于识人、用人的人,但在某些时候,他也会因为各种考虑而做出艰难的决策。杀掉高顺,是他众多决策中的一个。这个决策虽然让他错失了一个杰出的人才,但也成功地震慑了其他投降的人,为自己的政权稳定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