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杀1家3口最高法指令再审

考古学 2025-04-25 22:26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蒙冤者的正义之路——谭修义与张志军两案对比

一、谭修义案(河南)

案件背景:

谭修义因被指控于1993年杀害同村一家三口,历经一审死缓的判决。在他服刑29年后,于2022年10月刑满释放。在释放前,最高检以“事实不清”为由进行抗诉,促使最高法指令河南省高院对此案进行再审。

再审结果:

2022年12月16日,河南省高院再审后,基于除谭修义的有罪供述外,无其他客观证据证实其作案或实施行为,最终改判其无罪。

意义:

此案标志着谭修义成为我国已知服刑时间最长的蒙冤者,其29年的冤狱超过此前张玉环案的26年记录。

二、张志军案(四川)

案件经过:

2019年1月,张志军因家庭矛盾持刀杀害女婿邹某及其父母三人。成都市中院一审判处其死刑,但四川高院二审改判死缓。这一判决引发舆论争议,最终在2021年4月,四川高院决定再审此案。

再审判决:

2021年12月31日,再审法院以“犯罪手段残忍、后果极其严重”为由,撤销二审的死缓判决,改判张志军死刑。法院同时指出,原审认定的“被害人亲属谅解”存在错误,且自首情节不足以从轻处罚。

后续进展:

改判后,张志军的死刑判决需报请最高法核准。此案因婚姻家庭矛盾激化而引发,再审结果被视为对“激情犯罪”从轻认定的纠偏。

对比与关联:

司法程序差异:谭修义案由最高法直接指令再审,体现了对重大冤错案的主动纠错;而张志军案则因舆论压力启动再审,反映了司法与民意的互动。

量刑标准:两案均涉及多人死亡,但谭修义因证据不足改判无罪,张志军则因犯罪性质恶劣维持死刑。这体现了证据审查与量刑严苛性之间的平衡。

两起案件都是对社会道德的巨大冲击,但背后的司法程序与量刑标准的差异,反映了我国司法体系在保障人权与维护公正方面的不断进步与。从谭修义的无罪释放到张志军的死刑判决,既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也展现了司法对于复杂案件情况的灵活应对。

上一篇:鼓励有条件的搬迁群众进城落户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