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原文及翻译
恐怖灵异 2025-04-12 15:33www.kangaizheng.com恐怖故事
板印书籍在唐朝尚未广泛流行,那时的书籍多为手写或手抄。到了五代时期,冯瀛王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他首次采用板印技术印刷了《五经》,开启了典籍板印的新时代。自此以后,板印书籍逐渐普及,成为了主流。
庆历年间,一位名叫毕昇的布衣,创新地发展了活板印刷技术。他的方法独步天下:使用胶泥雕刻字模,每个字如同薄唇般细腻,再通过火烧使其坚硬。
印刷时,先设一铁板,其上覆盖着一层由松脂、蜡和纸灰调和而成的特殊材料。欲印之书,则置一铁框于铁板上,密密布满字模,形成一版。随后,以火稍烘之,待药稍熔后,再以平板压平表面,字如磨刀石般平整。
对于少量书籍的印刷,此法似乎并不显得简便。但若需印刷数十百千本,则此法之神奇速度令人惊叹。毕昇常备两块铁板,一块用于印刷,另一块则已布满字模,等待替换。如此交替使用,瞬息之间便可完成印刷。
毕昇对每一个字模都精心制作,如“之”“也”等常用字,每个字都有二十余个字模以备不时之需。对于那些不常用的字,则按韵部归类,贴上纸条,存放在木格中。
如遇生僻字,毕昇也能迅速刻制。他不用木头制作字模,因为木头有疏密之纹,遇水易变形,且与药物相粘不易取下。而胶泥字模则独具优势,易分离、不沾污。每当使用完毕,只需以火再次加热药物使字模自然脱落。
毕昇的发明虽好,但他去世后,其活字印刷技术并未失传。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毕昇的发明和技艺。这些珍贵的记录成为研究活字印刷术的重要史料。至今,毕昇的活字仍被保存下来,为我们见证古代印刷术的高效与创新。他的技术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后世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弃官寻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