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消息传来乌克兰败局已定
一、战局变迁的不可逆趋势
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乌克兰的夏季攻势未能如愿突破俄军的防御体系。尽管乌克兰在2023年夏季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战略性反攻,试图扭转战局,但俄军的炮火优势以及稳固的防御阵地使其未能取得显著的进展。尽管收复了大约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乌克兰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每向前推进一公里都异常艰难。
到了2025年,俄军在巴赫穆特、阿瓦迪夫卡等关键战役中取得了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其战场主动权。战线的北部持续承受着压力,南部第聂伯河下游的攻势也未能取得预期的突破。在激烈的战斗中,乌克兰的军事资源逐渐枯竭。人口的锐减导致兵源匮乏,军队的伤亡人数累计超过十万人。为了应对战场的压力,乌克兰甚至不得不扩大征召范围,将老年群体和女性也纳入征召范围。军费开支的赤字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35亿美元,占GDP的四分之一。为了维持战场的运转,乌克兰甚至被迫挪用人员薪资来购买武器。尽管北约持续提供装备支持,但弹药的储备已经接近耗尽,交付的延迟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军队的困境。
二、国际支持的瓦解
在国际层面,乌克兰也面临着孤立的局面。美国政策的转向对乌克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朗普的援乌政策更像是一场“交易”,乌克兰需要以稀土资源换取军援。美国推动的俄乌和平计划实际上承认了俄罗斯对部分乌克兰领土的占领,这一举动削弱了乌克兰的谈判地位。美国暂停军援后,虽然欧洲国家试图通过增兵波兰来支持乌克兰,但其重心已经转向了防御俄罗斯可能发起的新战场,对乌克兰的实际支持已经大大减弱。
在国际社会,乌克兰陷入了地缘政治的孤立。北约认为乌克兰的战局已经“大势已去”,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虽然呼吁和平谈判,但并没有为乌克兰提供实质性的安全保障承诺。与此俄罗斯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如特朗普上台等因素,强化了其在谈判中的主导权,迫使乌克兰接受领土割让的现实。
关键结论:
乌克兰当前的困境源于两大核心因素。在战场层面,俄军的战术调整和资源优势有效地压制了乌克兰的反攻能力;在国际层面,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动力减弱,尤其是美国政策的转向直接加速了基辅谈判的进程。在这种形势下,乌克兰已经丧失了对等谈判的条件,未来的命运可能被迫接受以领土换停火的“屈辱性协议”。尽管如此,乌克兰人民仍然坚守着希望,期待着战火的平息和和平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