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机领域首项国标发布
我国民用无人机领域迎来首部强制性国家标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要求》。这一标准在不久前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并定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无人机行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规范飞行活动,统一质量安全标准,更为农业、物流、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无人机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该标准可谓全面且细致,涵盖了电子围栏、远程识别、应急处置等17项强制性技术要求及对应试验方法。它的出台,对于整个民用无人机行业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标准概况
此标准适用于除航模之外的微型、轻型和小型民用无人机,作为《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配套技术标准,它在法律上强化了民用无人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法律支撑。
二、主要内容
安全技术规范方面,标准对飞行控制、数据安全和硬件性能提出了明确要求。电子围栏的限制将有效遏制禁飞区的非法飞行,远程识别系统则通过Wi-Fi或蓝牙自动广播飞行信息,确保飞行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轻型和小型无人机需采用信息安全技术保护数据链,防止非授权访问。
在管理机制方面,标准要求飞行数据主动报送至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以实现飞行轨迹的可追溯。标准还明确了无人机失控或异常状态下的强制干预措施,以确保飞行安全。
三、实施意义
该标准的实施将有效遏制“黑飞”现象,规范飞行活动,减少非法飞行现象。统一的质量安全标准将引导企业合规生产,降低产品设计缺陷风险。对于农业、物流、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无人机规模化应用,这一标准也提供了安全基线,为其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部标准的出台填补了我国民用无人机领域强制性技术规范的空白,标志着行业从单纯追求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不仅是对行业自身发展的规范,也是对广大消费者安全使用的负责。期待在这一标准的引领下,我国民用无人机行业能够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