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央大学校歌
罗家伦版校歌(1932年)
沐浴在时代的熏陶中,罗家伦校长于1932年精心撰写歌词,携手唐学咏共同谱曲,为我们呈现了这首充满诚朴雄伟精神的校歌。这所学校的校训——“诚朴雄伟”,正源于此歌词之中。歌词的字里行间,展现的是一种坚定而纯粹的学风,体现了对学子们埋头用功、修己安人的殷切期望。歌词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着学子们为完成民族复兴大业,不断增加人类知识总量而努力。虽然岁月流转,该版本的曲谱已逐渐散佚,但歌词文本却永存于人们心中。
汪东-程懋筠版校歌(1928年)
时光倒流至1928年,随着国立中央大学的成立,一首新的校歌应运而生。这首校歌的歌词由文学院院长汪东创作,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程懋筠为其谱曲。它不仅是官方校歌之一,更广泛地被传唱于民间。歌词开篇的“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不仅凸显了南京的地理优势,更彰显了其在学术领域的重要地位。歌词中蕴含的和平理念与教育情怀,如“干戈永戢,弦诵斯祟”,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程懋筠因谱写这首校歌而声名远扬,歌词也被收录于多份文献之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央大学的校歌经历了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承载着不同的时代记忆与校园情怀。除了上述两个版本外,还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校歌等早期版本,虽然它们早于中央大学时期,但其歌词中的精神理念仍被视为早期精神源头。另一版本的校歌《襟江枕海甲东南》虽仅留下名称,但其背后的故事与传承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中央大学的校歌不仅是歌曲,更是历史的见证与文化的传承。在不同阶段,校歌承载了民族复兴、学术追求及地域文化等多元主题。其歌词文白交融,既充满文学性又兼具时代性。1949年后,原校歌逐渐停用。现东南大学(前身为中央大学分支)在21世纪重新创作的校歌,虽与早期版本无直接关联,但其中依然流淌着前辈们的精神与情怀。
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国立中央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办学理念与文化传承。这些校歌不仅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它们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