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让位给嘉庆皇帝 嘉庆上位后是怎么看待老父亲的
乾隆皇帝,这位历史长河中的辉煌君主,他的辉煌成就不仅在文治武功上有所体现,更以其超长在位时长为世人称道。在位长达六十年,他的政绩足以让他自豪。在乾隆四十五年,他自豪地庆祝自己的七十寿辰,甚至自称古稀老人,以此为契机制作玺印。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国家五世同堂,人口兴旺,千叟宴的盛况更是展现了其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乾隆的传奇并未因此而结束。在乾隆六十年,这位久经沙场的君主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禅位。他召集王公大臣,明确表示将皇位传给太子,自己则成为太上皇。尽管大臣们极力劝阻,但乾隆的决心坚定,他解释自己的决定是对祖制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誓言的履行。这一决定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礼部只得参照古制,为乾隆的禅位大典做准备。
1796年,禅位大典在紫禁城隆重举行。垂垂老矣的乾隆帝在太和殿将玉玺交给嘉庆帝颙琰。颙琰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他严谨的教育、内向的性格以及才思敏捷的特点使他深得乾隆的器重。在乾隆皇帝禅位后,颙琰并没有立即掌握实权。乾隆皇帝权势欲极强,加上身体健康,仍然坚持处理朝政,嘉庆帝只能作为名义上的皇帝存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乾隆去世,嘉庆帝才开始真正亲政。
嘉庆帝面临的并非都是挑战。太上皇乾隆的决策和训练对他熟悉朝政、增长才干颇有益处。嘉庆帝一直以仁孝著称,他对太上皇的决策即使不认同也能做到隐忍不发,暗中观察、暂时容忍。在乾隆称太上皇的四年间,每当遇到重大事务,嘉庆帝都会请乾隆裁决。乾隆留给他的实际上是一个烂摊子,起义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这都需要嘉庆帝去应对和解决。
乾隆皇帝的传奇人生和他的决定都展示了他的独特个性和决心。他的在位时长、政绩以及禅位决定都使他成为历史上的伟大君主之一。而嘉庆帝颙琰的继位和所面临的挑战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