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轶闻:秦始皇嬴政是活人殉葬的鼻祖吗?
殉葬,这一古老习俗,自我国奴隶制社会起便存在。一开始,人们使用活人殉葬,但在随后的“仁政”推行中,殡葬制度经历了改革,废除了残酷的“人殉”。奴隶主的墓葬开始使用土偶和草人代替活人殉葬,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一进步的制度却被秦武公摒弃,他恢复了使用活人殉葬的旧习。
据史书记载,秦武公在位期间,有六十多人随他殉葬。为何他会重蹈覆辙,背负千古骂名?这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他曾被废黜太子之位,后复位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实行了暴政。尽管他在位期间无大作为,却开创了自周朝废除“人殉”以来再次使用活人殉葬的先河。
秦缪公,一位雄心壮志的君主,在位三十九年,为秦国的扩张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本是位仁义之君,曾宽容乡民偷吃良马之事。他死后却有百余人陪葬,其中包括三位深受人民敬重的良臣。这样的做法让他的仁义形象大打折扣。
秦国的君主后来大多采用土偶陪葬,但仍有士大夫对此表示担忧,担心这会助长以人殉葬的风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虽然征战中无数,但在自己的死后殉葬上却实行了“仁政”,制作兵马俑作为陪葬。这一美好的愿望却被其二世皇帝胡亥打破,他将先帝的后宫嫔妃和工匠数十万人全部作为陪葬。
最近,在西郊疑为秦始皇祖母的墓葬中发现了“天子驾六”,但没有发现活人陪葬的迹象。这是否是秦始皇实行“仁政”的又一印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望解开秦始皇墓葬和兵马俑的神秘面纱。专家认为,现在的科技已经可以打开墓穴,这让我们有机会知道胡亥到底使用了多少人作为秦始皇的陪葬品,也可以终结关于秦始皇和兵马俑的两千多年的传说。
历史总是充满了误解和神秘。我们需要主动阅读史书,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以史明志,才能走得更远。身为旁观者的我们,更应该珍视这些历史遗产,从中汲取智慧,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