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现在不敢挖 还有一座墓为何也不敢挖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深刻认识到古代遗迹考察和古代遗物研究的重要性。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金石学逐渐兴起,到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更为繁荣,最终成为孕育中国学的前身。近古学的田野调查发掘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直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一些国家的家曾悄悄潜入中国边疆进行活动。
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机关才开始对周口店、殷墟等遗址进行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调查发掘遍布全国各个地区,逐步建立起完备的中国考古学体系。
“考古”一词在汉语中出现甚早,北宋时期的吕大临所著的《考古图》(1092年)便是一例。当时的“考古”仅限于对传世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今天我们理解的考古学含义相去甚远。
近日公布的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包括江西南昌西汉墓、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等,再次证明了我国考古学的蓬勃发展。
在古代中国,盗墓是个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行业。分为官盗和民盗两种类型,其中官盗中的大佬如和孙殿英等人,他们挖掘的墓葬无数,甚至曹操在军中设置的“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专职盗墓机构也成为后来专业盗墓者的代名词。尽管盗墓者们猖獗,却有一座墓穴历经千年而未被破坏,那就是女帝武则天的乾陵。
乾陵作为武则天的“万年寿域”,历经千年未曾失守。尽管曾有过多次的挖掘尝试,包括唐末时期的黄巢和温韬等人,以及近代的孙连仲等人,却始终无法找到墓室的入口。这座神秘的乾陵仿佛被历史所铭记,成为了一个无人能解的谜团。
据估计,乾陵中的陪葬宝藏至少百吨以上,且都是无价之宝。甚至连郭沫若先生都念念不忘想要发掘这座神秘的陵墓。这座历经23年修建的陵墓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至今仍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