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热河路百年前曾是条宽6080米护城河
去年,现代快报报道了位于南京热河路西侧的考古工地,这里发现了疑似明代税关瓦屑坝遗址。经过近四个月的考古发掘工作,这处遗址逐渐揭示了其神秘面纱。前不久,南京市文广新局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初步认定这处遗址为明城墙护城河驳岸遗址。这意味着,曾经的热河路一带在明清时期是一片水乡,且有着重要的城墙建筑和税关机构。
关于这处遗址的身份,有人猜测是否是郑和的启航地龙江关。龙江关在明代是龙江湾的征税机构,在郑和航海图中紧挨着天妃宫和静海寺。据史料记载,郑和曾率领庞大船队从南京龙江关出发,开始七下西洋的壮举。龙江关的发现对追寻郑和的足迹具有重要意义。专家经过进一步考证后认为,这处遗址更可能是明城墙护城河驳岸的一部分。目前初步判断是明朝和清朝两道城墙的驳岸,展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专家认为这段护城河驳岸遗址见证了人类侵占下关的过程。
遗址内的护城河驳岸呈南北向延伸,从狮子山一直向外绵延至建宁路附近。专家通过考古现场发现,西侧的驳岸遗址是明代留下的,而东侧则是清末时期的遗存。这说明在清末之前,热河路曾是一条宽度达到60至80米的河流。这条古河道历经岁月沧桑,最终在民国时期被填河筑路,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热河路。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这处遗址正在制定保护方案,未来有望进行原址保护并展示给公众参观。公众可以借此遥想明清时期热河路一带的景象。
为了充分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遗址,专家们正在寻找龙江关的确切位置。赵志刚呼吁相关部门和文物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一方面要妥善保护考古发掘遗址;另一方面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将龙江关标示和展示出来。还可以考虑选址建造船舶博物馆和郑和七下西洋纪念塔等具有文化意义的建筑或景观。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南京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还能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