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为何如此的笃信佛教?对唐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你真的了解唐朝宗教的跌宕起伏吗?奇闻网为你揭晓其中的奥秘。
自宗教传入我国以来,其在各朝代的命运犹如坐上过山车,时而盛行,时而受到朝廷的打压。但总体上,仍然呈现出一种健康发展的态势。
到了唐朝,特别是李家天下时期,道教因其与国姓李耳之间的渊源关系,被尊为国教。佛教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较大的起伏。
唐朝开国初年,尽管李世民对佛教持怀疑态度,但他意识到佛教对其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加上佛教教义对统治者的有利影响,以及开放的管理政策,使得佛教得以大兴。法师们远赴印度求取佛经,李世民大力支持,带回大量大乘佛学经典,并修建了大雁塔以存放典籍。这一时期,大乘佛学在中土盛行,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到了武则天时期,唐朝变为“武周”,她利用佛教转世之说,为自己的称帝增添了神秘色彩。
武则天之后,唐朝再次经历崇道抑佛的政治局面。但这种局面并未持续太久,便因安史之乱而被打破。唐代宗继位后,面临着解决叛军和整顿朝纲的双重任务。他成功平定了安史之乱,完成了前人未竟的事业。此时的唐朝,举国欢庆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
随着安史之乱的平定,唐代宗却被他的宰相们所左右。这些宰相大都崇信佛教,其中王缙更是深信不疑。他不吃荤食,并与杜鸿渐大力修造寺院。面对这种情况,唐代宗开始重新思考佛教的真实意义。当听到元载关于国家福业与报应的论述后,他逐渐被说服并开始供养和尚。这些和尚成为唐代宗保家的主力队伍,每当有敌人前来就宣讲《护国仁王经》,以祈祷免灾。敌人撤退后则给予丰厚的赏赐。
由此,道教逐渐退出朝廷的主导地位,佛教逐渐盛行。信什么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把国家的命运交给这些教义的支配上。唐代宗因过度依赖宗教力量而未能实现振兴唐帝国的愿望,这无疑是他个人的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