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的意思
《古朗月行》:唐代诗人李白的浪漫之作
李白,一位飘逸的诗人,借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五言古诗——《古朗月行》。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意象,抒发对月亮的复杂情感,并隐含对时局的忧思。
一、题目释义
“朗月行”,原为乐府诗题,属《杂曲歌辞》。李白沿用旧题,但赋予新意,将之作称为“古朗月行”。在乐府诗中,“行”指长篇歌行体,多用于叙事或抒情。
二、内容与意象
1. 童年视角:
开篇以孩童的纯真口吻描述月亮,用“白玉盘”“瑶台镜”比喻月亮的皎洁与神秘。融入神话意象如“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等,展现了传统文化中月亮的浪漫想象。
2. 月蚀之变:
诗人巧妙地描绘了月亮被蟾蜍啃食而残缺的场景,暗喻美好事物的消逝。借助“羿射九日”的典故,表达对光明安宁的向往,反衬现实的晦暗。
3. 忧愤之情:
结尾的诗句“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由月亮的沦没引发对家国命运和个人际遇的悲慨。
三、主题思想
表层上,这首诗通过描述月亮从圆满到残缺的变化,抒写了人生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深层结合安史之乱前的社会背景,诗中的“蟾蜍蚀月”等意象被解读为对朝政昏暗、奸佞当道的隐喻,寄托了诗人深切的忧国之情。
四、艺术特色详述
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融合神话传说与瑰丽想象,将月亮塑造成一个超越现实的奇幻形象。前后文的结构对比明显,前六句写月之明净,后文写月之沦惑,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语言风格既有童谣般的质朴,又有乐府诗的深沉悲慨。
五、后世评价及影响
此诗被视作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作之一,其借月抒怀的手法对后世咏物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中描绘童趣的部分如“小时不识月”等句子,因其生动传神而广被传颂,成为描写童趣的经典名句。李白的这首《古朗月行》不仅展现了他的卓越才华,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